去年以来,上海不断探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在资源环境约束的条件下,上海积极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向存量要空间、以质量求发展”。新版产业能效指南的发布,是落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关键环节,既为“以能耗论英雄”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是制造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尺。新版指南发布“最优”能效标杆,遴选了本市60个重点产品的117个国内国际标杆值,提升了国际标杆值19个,国内标杆值27个;发布“最新”水效指标,首次纳入了29项产品水效标准和设备用水效率等级标准、92个水效指标;发布“更全”能效指标,扩充了800余项工业、交通、建筑、公共机构等领域和重点用能设备的能效指标。
与2011年相比,2018年上海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了34.9%,单位能源消费的经济产出提升了53.6%。本市发电、集成电路块、乘用车、啤酒、铜及铜合金管材等产品单耗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乙烯、甲醇、MDI、醋酸等产品单耗处于国内先进水平。但上海市经信委透露,本市仍有部分指标处于国内一般水平,能效仍有提升空间。要落实“以能耗论英雄”,就要从各行业重点产品着手,对标国际国内先进标杆,找准差距,精准施策。2019年,上海将从开展能效对标、探索智慧节能、创建绿色制造标杆、培育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节能标准化建设等方面着手,细化措施,切实推动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为促进制造业绿色发展,树立行业绿色标杆,工信部自2016年起,组织评选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三年来,本市有12家绿色工厂、1家绿色园区、2家绿色供应链、10项绿色设计产品入围工信部名单,涉及16家企业。上海将聚焦汽车制造、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电力电子、轻工等重点行业打造一批绿色制造示范企业,并逐步把示范企业的先进做法和经验编制成标准规范予以宣传推广,加快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