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里收看《国家宝藏》,看到云南博物馆推荐的第三个宝藏竟是一把德国产的小提琴,不禁产生了疑问,为什么一把德国产的小提琴能进驻中国的博物馆?其中有什么前世今生的故事呢?
看完后,我不禁心潮澎湃,决定开学后组织全班同学收看这一段节目。这把小提琴的拥有者是聂耳,聂耳就是用它谱写了我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从这把小提琴的前世故事中,我了解了聂耳为国歌谱曲的全过程,也深深地为他的爱国情怀所感动,更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叹息。从这把小提琴的今生故事中我也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国歌法》历经十年才问世,于海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指挥,只为让每个中国人能重视国歌,我也要为国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开学第一天,我先让全班同学默写了国歌的歌词。当时,我信心满满,觉得从小唱国歌,五六年唱下来,怎么也应该有一半同学默写全部正确吧!结果让我始料未及,全班只有一个同学默写无差错,有将近一半同学错误很多,甚至还有三四个同学只默得出一两句。对此,我陷入了沉思:我们说爱国,究竟什么是爱国?怎样才算爱国?
第二天,我带着全班学生收看了这一集《国家宝藏》。看的时候,教室里鸦雀无声。当主持人说到,由于战争丢失了中国护照,没有关系,只要会唱国歌就是中国人时,我悄悄走到了那几个默不出歌词的同学身边,我发现他们低下了头。记得第一次看节目听到那句“此生不悔入华夏”时,我的眼眶瞬间湿润,第二次再听到这句话,我依旧眼眶泛红,我努力忍着那份激动。最后的齐唱国歌时,我要求全班起立跟着一起大声地唱,我也加入了大合唱。一曲终了,我的泪再也控制不住,沿着脸颊流了下来。同学们吃惊地望着我,我不加掩饰告诉大家,我感触颇多,千言万语化成一句话——此生不悔入华夏。
爱国不是一句口号、一句空话。爱国是要有落脚点,有切切实实的支撑。我想,爱国就从人人会唱国歌,了解国歌的由来,会正确书写国歌歌词的全部84个字开始。至少,我会一直这样教我的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