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人知道的“新能源车”主要就是两类: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笔者吐槽的就是纯电动汽车,只要计算纯电动汽车与汽车的碳排放量,就能得出纯电动汽车伪环保的结论。
根据相关统计,在中国每生产一度电,会消耗0.4千克标准煤,同时产生0.272千克的碳排放。以一辆电动车百公里耗电20度计算,百公里排放二氧化碳20X0.272=5.44千克。而每升汽油会产生0.627千克的碳排放,以一辆普通家用车百公里油耗为8升计算,百公里排放二氧化碳0.627X8=5.016千克。这样来看,纯电动汽车的碳排放水平和汽油车基本相当。唯一的区别在于,纯电动汽车在使用环节可以体现出“零排放”的特点。而电是二次能源,是其它能源转化而来的,用充电得到能源的“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时的确“环保”了,但事实上把污染提前转移到发电环节了。更别说动力电池自身衰竭严重,最终电池处理也是一个环保问题。
再来看如今股市上被资本大力追捧的氢能源,它就不是伪环保而是真正的环保能源。氢能源是再生能源,唯一的副产物是水,而且氢的来源非常广泛。氢气可以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中裂解而来,这也是目前氢燃料的最主要的来源方式。也可以以生物基为原料制取的甲醇为原材料,还可以采用电解水的方式取得。而利用风能、太阳能、水力发电等新能源产生的电力通过电解装置也可以转化为氢气存储,不必建设大型电池储电站,产生的氢气一方面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和居民消费,另一方面可以像天然气、汽柴油等长期存储起来,按需取用。
这个氢能源产业链不仅包含后端的燃料电池及应用领域,更为重要的是包含前端的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等环节。氢能源产业链才符合人类环保要求,更关键的是目前氢能源商业化在中国才刚刚开始,今年是氢能源的应用元年。
其次,笔者还要谈到燃料电池与锂电池的区别问题。燃料电池是发电装置,是把燃料和氧化剂反应的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是氢能源下游应用的一种;而锂电池是一种电力储能装置,燃料电池系统通常会包含配套储能的锂电池。
再比较锂电车和车用燃料电池的续航问题,锂电车构造简单,提升锂电池车的续航和载重需要加装电池。而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提高续航仅需增加储氢容量即可。加氢站的出现为大规模使用氢能源燃料电池提供了应用环境。
关键看需求,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与全国氢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6年发布了《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书中提出:到2020年,加氢站达100座,燃料电池车达1万辆;到2030年,加氢站达1000座,燃料电池车达到200万辆。
氢能源产业链分为上游制氢、中游储氢和下游应用三大环节。氢能源的应用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燃烧(氢内燃机),二是采用燃料电池技术,燃料电池技术相比于氢内燃机效率更高,故更具发展潜力。2018年,中国商用车销量达到437.1万辆,而燃料电池汽车销量仅为1527辆,潜在的市场空间足够容纳行业的超高速发展。
真是成败都是车,环保有真伪。
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