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0:金色池塘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4月2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逑:为艺术,为爱情
李定国

■ 王逑和温可铮夫唱妇随,琴瑟和鸣

■ 温可铮一家曾被评为上海市五好家庭

■ 王逑近影

  88岁的钢琴演奏家王逑是一代声乐大师温可铮教授的遗孀。在近一个甲子的风雨历程中,这对乐坛伉俪为艺术、为爱情,饱经坎坷磨难,始终相濡以沫。2007年初春,温可铮因心脏病突发去世,王逑擦干眼泪,投身继承爱人未竟的事业,默默地奉献着她的所有……

  □ 李定国

  含泪写成回忆录

  近日,王逑历时六年、三易其稿撰写的十多万字回忆录《为艺术为爱情——和温可铮在一起的日子》,已由北京的三联书店定稿付印,即将面世。

  这本回忆录中的许多章节,都是王逑含泪完成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王逑一直沉浸在与温可铮一起的幸福过往中,许多刻骨铭心的画面不断在脑海里闪回:在金陵女大校园的相识相恋;结婚时对爱情、对艺术的承诺;永结秦晋后的夫唱妇随、朝夕相伴的艺术生涯;温可铮在“全国音乐周”上一举成名后又获国际声乐大赛金奖的喜悦;古稀之年,两人旅美学习交流声乐艺术……有时半夜,王逑想起一个重要细节或某事件的延伸,就披衣起床,伏案挑灯记录。这本倾注了王逑心血的回忆录中,许多鲜为人知的内容都是首次披露的。

  经典作品点滴集

  温可铮的突然去世,不仅是中国声乐界的损失,对家人更是一次打击。王逑曾一度绝望。亲朋好友和学生的悉心关怀让王逑回过神来,她意识到:自己是温可铮的妻子,要做他未竟事业的传承者,她有责任把他的声乐成果整理出版,更有义务把他的歌唱理念和教学经验传播发扬。于是,王逑全身心投入到收集、整理温可铮演唱的音像作品中。

  温可铮是继斯义桂后,世界歌坛中的华人歌唱大家。他演唱的曲目宽泛,能娴熟地运用俄、意、德、英、法等国语言,诠释不同时代、风格和样式的经典作品。温可铮也是迄今为止,参加、举办音乐会和独唱会最多的中国歌唱家,演唱过的曲目达两千多首,保留曲目也有六百多首。面对大量曲目,起初王逑有些无从下手,她四处搜集温可铮演唱录制过的外国歌剧咏叹调、古典艺术歌曲、中国创作歌曲和各国各地民歌的磁带、CD、录音及音乐会节目单,甚至托外国友人从温可铮去演出过的国家的电台,寻找其录音,再进行复制整理。这些看似点滴的音像资料对王逑而言弥足珍贵,它汇聚了温可铮歌唱艺术的成果。在2920多个日日夜夜里,她把自己的思念和爱都融入到默默耕耘中。

  2002年,旅美十年的温可铮夫妇受邀重回上音执教。刚到上海,温可铮就举办了音乐会,汇报自己在美国学习交流的体会和成果。年逾古稀的温可铮,歌声依然醇厚辽远,充满活力。上海东方广播电台破例为他录制了一张外国歌剧的专辑,作为永久保留的资料。曲目由温可铮定,王逑任钢琴伴奏。制作采用演唱和钢琴伴奏分轨录音后再合成。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受条件限制,专辑没有用交响乐队伴奏。此次整理音像资料,王逑想把这张专辑也找出来,把专辑中的演唱和钢琴伴奏剥离,配上大乐队,以求更好的效果。

  大洋彼岸寻总谱 

  但要配乐队,首先要有所有作品的总谱。王逑找到上交、上歌和上音从事指挥和作曲的专家,向他们寻求帮助,但由于这17首作品是古诺、威尔弟、普契尼、莫扎特等西方一流作曲家横跨三个世纪所作,大多年代久远,且全是男低音作品,现已很少演出。跑遍上海,王逑也只得到了四首作品的总谱。她又飞到北京,去了中央音乐学院和几大交响乐团,结果也只找到一首总谱。无奈的王逑决定再去美国。在美一月间,王逑在旅美学生火磊的陪伴下,去了美国好几个城市。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经周折,王逑陆续觅得在国内未找到的其他11首作品的总谱,独缺列格尼在17世纪创作的歌剧《迷人的森林》中《他们将在你的名前颤抖》唱段的总谱,在全美所有音乐团体和艺术院校中没找到。正当王逑深感失望时,有朋友提议,是否可找出版商试试。果然,迈阿密有个出版商有!但通过电话了解到:这个出版商拥有作品的版权,外人可以聆听、记录,但不能复制。几经交涉仍无果,王逑无奈回国。但火磊并未死心,他再次从纽约来到迈阿密,当面向这位出版商求助。对方好奇地询问他为何他这个男高音要寻找这首男低音的谱子时,火磊讲述了老师动人的故事。出版商被感动了,他破例无偿地复制了这首总谱,请火磊给王逑邮去。

  凑齐了所有的总谱,王逑去银行提取自己的养老金作为制作经费。办理业务时,工作人员告诉她有一笔十万元的保险金已到期。从未投保的王逑询问后才知,这是温可铮早年悄悄给她投的保。这笔钱正好能支付新专辑的制作费。王逑说,这看似戏剧性的巧合,其实是一种天意,蕴含着温可铮对专辑默默的爱。

  收集整理温可铮音像资料过程中,王逑还找到了一大堆早期的即将失去磁粉的磁带。正巧上海电台在抢救上海老艺术家的音像资料,将温可铮许多濒临损坏的作品重新制作成能永久保留的数码作品。

  2015年春节,历时六年半制作的《生命的咏叹——男低音歌王温可铮声乐艺术集成》,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发行。这套集成收有七张CD录音,2张DVD录像和一本文集,是温可铮艺术生涯的一个缩影。

  音乐资料无偿捐

  王逑出身名门,大学时与比她大两岁的老师温可铮一见钟情,痴情一生。

  结婚时,温可铮郑重地对王逑说:今后我是要做半个和尚的……温可铮常说:“音乐是我生命的唯一意义。我所有的自尊、自信都来源于音乐,我活着就是为了歌唱。”

  温可铮去世后,王逑决定把家中所有的唱片、CD、乐谱、钢琴和其他有关的音乐资料,全部无偿捐给国家。在静安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温可铮故居和其家庭音乐纪念馆相继成立。在对外开放的那些日子里,王逑亲自担任讲解。

  如今的王逑,每天都在听温老师的唱片,她仿佛觉得温可铮依然在身旁。时光的洗礼和岁月的积淀见证着两人忠贞不渝的爱情。我曾问过王老师:您若有来生,会怎么选择?王逑不假思索地答道:嫁给温可铮,再续今生未了的情缘。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新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专版
   第A06版:郊野大地
   第A07版:读者之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动态/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新民财经
   第A17版:新民财经/股市大势
   第A18版:理念分享/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家庭理财·广告
   第A20版:金色池塘
   第A21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2版:长命百岁/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银发社区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格言
关注“新民银发社区”
王逑:为艺术,为爱情
繁星与太阳
爱的力量
新民晚报金色池塘A20王逑:为艺术,为爱情 2019-04-20 2 2019年04月2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