骚扰电话多到炸。日前,工信部就骚扰电话管控不力问题约谈中国电信,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广东、江苏、浙江、四川问题突出的四省公司签订了《整改承诺书》。
公众真是被骚扰电话弄烦了,弄怕了。不要说那些因电信诈骗受到巨大经济损失和身心伤害的人了,就是普通人,接到没完没了的促销、赌博、贷款、开票、培训、卖假货的电话推销,也都受不了。最夸张的,有天早上一朋友的软件连续帮他拦截30多个电话,真是后怕,否则,估计他自己要炸了。
无论你使用哪家的卡,那只是接收,关键要管发送端。这不是说网络运营商就可以无所作为,移动就推出了一款高频电话拦截业务,颇受“待见”。而在发送端,比如联通,高频呼出就停机,停机两次就不能复通,同一身份证名下号码被举报或投诉,身份证就会入黑名单。这下大家明白电信的“骚扰业务”为什么那么好了:不容易停机,容易复通,还能换号。
用户就是被这样“开涮”到底的。有些被骚扰电话扰到爆的用户,接了电话怒不可遏一通骂,却不知已是智能时代,那头没有话务员。
工信部如何舒缓用户的神经?督责中国电信“从讲政治的高度抓问题整改”,无疑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电信有责任重点加强语音专线和号码等通信资源的管控,工信部的“抓手”也算切中要害。
但问题是,这么多年的信息泄露和骚扰电话泛滥,在工信部约谈之后,在厘清了电信的责任之后,还要从哪里出手,以求长效管理?
换句话说,电信网络只是工具,工信部对生产商的要求达成后,骚扰电话就可能销声匿迹吗?证监会知不知道,推销股票的电话是骚扰源之一?银保监会知不知道,只要用户收到账单,马上有办分期贷款的电话打进来?是不是也该管管车险推销,人家的车牌号、购车时间怎么就能一清二楚?没完没了的培训推销,又该谁管?
说到底,扼制信息泄露和骚扰电话应该是一个法律问题。当法治建设到位,我们个人信息被收集、销售、再销售进入无限循环时,在这个链环上的每一个“过手客”都理应受到法律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