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爷爷段九长的长征故事,赣州市于都县段屋乡胜利村村民段春华有着说不完的话。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准备进行战略转移。当时,中革军委仅有一台发报机和一台手摇发电机,数量稀少的设备尤显珍贵。长征开始时,组织便派了一个128人的加强连保护这些设备,段九长就是其中之一。
“我爷爷和战友们就共同担负起背着68公斤发电机长征的任务。”段春华说,爷爷曾告诉他,一开始是8个人轮着抬发电机走,可随着连队伤亡的战士越来越多,抬发电机的人也越来越少。无论在多么艰难的情况下,段九长和战友们都没有抛下那沉重的发电机。历经硝烟的发电机染上了红军的鲜血。到过草地前,一个128人的加强连只剩下段九长、谢宝金和钟起汉3个人了。
最终,3人用生命守护着发电机和发报机抵达延安,完成了组织交付的任务。段春华说,全国解放后,爷爷辞去公职回家务农,“他要兑现对我奶奶的承诺——回家,另一方面想回来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
如今,放置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发电机,虽然留下岁月的印记,但故事却未被历史掩埋。它承载了红军战士坚决完成使命的信念;承载了红军战士勇于为党牺牲的决心;更承载了红军战士对乌云终将散去的信心。据新华社南昌6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