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醉里谈诗(十一)
陈鹏举
  陈鹏举

  诗写的是一种错觉。错觉是什么?错觉就是认此为彼。诗人常常会错觉,会认此为彼。错觉错到最没治的,是武则天。她的绝句《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开头“看朱成碧”,就是错觉,而且是美到了无药可救的错觉。女子害了相思病,感觉色盲,把朱红看成了青绿。而这种女儿家的错觉,他人都可能体会到的。只是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千古以来,也就武则天一人写出来了,可见她真是无与伦比。这么一个大女人,写出了女儿家的错觉。也可见,女人无论大小,到底还是女人。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第一句“日照香炉生紫烟”,也是写的错觉。句中所谓“香炉”,原本是指香炉峰,也就是庐山那座像香炉的山峰。李白诗里把香炉峰错觉成香炉了,自然紫色的云烟,也错觉成了紫色的香火。在李白的眼里,香炉像山峰,而不是山峰像香炉。这种错觉,造就了李白独有的诗美。杜甫也这样,他有两句称赞朋友的诗:“君来雪山重,君去雪山轻。”朋友的来去,让他感到了一种休戚相关的分量。他遥望雪山,错觉成朋友来去,雪山也会有变化。原本只有关他的轻重,他错觉成有关雪山了。张九龄也是。他的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仔细想来,也是一种错觉。“海上生明月”,可以说是直观的。“天涯共此时”,就未必了。保不定三十里以外,已然风雨萧瑟了。所以还是错觉。这错觉,非常美好,所以大家都传诵它。

  再如杜牧的《赠别》:“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他写离别,没写他自己的不舍和伤心,没写自己流到心里的眼泪,而是写酒杯前的蜡烛哭了,哭到了灰烬。他确认它是替他和她哭的。

  王昌龄的《长信秋词》:“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暂裴回。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他写宫女的凄凉,只是写凄凉的宫女,认定天上的寒鸦,一定是从昭阳宫那里飞来的,带着太阳的光辉、帝王的恩泽,好幸运。凄凉在诗里常是个好东西,很容易产生美感、错觉的美感。

  孟浩然是个很伟大的诗人。李白曾说,“我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说的是真心对他的敬佩。孟浩然的《宿建德江》,写得真是好。我到过那里,看到那里的山水景色,一下子就想起了它。很好的还有,千年之后,那里的景色竟然依然,竟然也只有孟浩然写得好。诗中有一联:“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他说,旷野一片,远远连着天边。天太高了,旷野上的树,感觉很矮小。建德江很清澈,月亮掉在了江里,离开我这船上的过客,好近。这是真正好的诗句。它的好,正是非常精准地写出了错觉。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充分准备 有效防御 台风利奇马
   第A03版:充分准备 有效防御 台风利奇马
   第A04版:充分准备 有效防御 台风利奇马
   第A05版:充分准备 有效防御 台风利奇马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新民财经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20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不虚拜县之行
醉里谈诗(十一)
喊出来的“高腔诗蕾”
听大学者解读上海
果园正午(水彩画)
叶圣陶和《永乐大典》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醉里谈诗(十一) 2019-08-10 2 2019年08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