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5: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10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喊出来的“高腔诗蕾”
晓 燕
  晓 燕

  如果要追溯音乐的本源,恐怕是绕不过山歌的。这个夏天,在广西崇左市大新县,我终于欣赏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腔诗蕾”。

  大新县历史悠久,地理位置独特,不仅有着秀美的自然风光,如德天大瀑布、明仕田园等,还有原汁原味保留壮族原乡特色的民俗村、千年时尚特色壮绣、远古与现代融合创新的壮族音乐铜鼓等。但是受限于西部地区发展的约束,大新独具优势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特色并没有得到足够发掘,更严重的是,由于各项技艺的传承者逐年减少,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遇创作者断层、青黄不接、创作能力削减的窘境,其中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高腔诗蕾”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

  所幸,四年前,电视剧《花千骨》的热播也带动了取景地大新县的旅游发展,剧组演职人员与当地百姓结下深厚缘分,这些年,演职人员的大声吆喝让当地旅游发展呈现了新的面貌。最近,我跟着演员洪剑涛、高一清等,参加了“走进大新遇见幸福”公益活动,特别去学习了极具民族特色的非遗项目“高腔诗蕾”。这种无伴奏人声及高音对唱,特点在于独特的高腔发声方式,“诗蕾”在壮族方言里的意思是“好的山歌”,因为唱腔浑厚嘹亮,在山的这头喊唱,在山的那头也能感受到音乐表情,深受百姓喜爱。

  四位优秀的“高腔诗蕾”传承人现场为我们演示原生态的民族唱腔,听得以《炊事班的故事》里班长一角为观众熟知的洪剑涛也跃跃欲试,别看他平时的表演以喜剧为主,挑战山歌时却一点也不含糊,在话剧团积累的舞台功底让他在学唱“高腔诗蕾”时比常人更有悟性。但是,要成为非遗传承人并不仅仅能飙高音,还要靠长期的训练掌握独特的喊法,这也正是“高腔诗蕾”的魅力。

  山歌是喊出来的,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的壮乡音乐铜鼓是敲出来的。20岁的意大利籍女演员麦洛菲在体验音乐铜鼓后,当场拜师演奏者陆建平。陆建平是著名壮族歌手、铜鼓演奏者,能写词谱曲,还是广西民歌的传播大使,让一直以来对中国文化情有独钟的麦洛菲十分佩服。麦洛菲将她的学艺之旅,分享到网上,以年轻人的行动力实践着宣传与传承非遗文化的使命。

  除了美妙的音乐体验,我们还品尝当地特色美食,土司宴、虫宴、牛头宴、五色糯米饭、冲糍粑等,每样都让人惊喜。“高腔诗蕾”的明天值得期待。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充分准备 有效防御 台风利奇马
   第A03版:充分准备 有效防御 台风利奇马
   第A04版:充分准备 有效防御 台风利奇马
   第A05版:充分准备 有效防御 台风利奇马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郊野大地
   第A08版:国际新闻
   第A09版:文体汇
   第A10版:人物/文体汇
   第A11版:文体汇/聚焦
   第A12版:话题/文体汇
   第A13版:夜上海
   第A14版:家装专版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夜光杯
   第A17版:新民财经
   第A18版:股市大势/新民财经
   第A19版:新民财经/理念分享
   第A20版:家庭理财/新民财经
   第A21版:金色池塘
   第A22版:晚晴风景/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长命百岁
   第A24版:广告/新民健康
不虚拜县之行
醉里谈诗(十一)
喊出来的“高腔诗蕾”
听大学者解读上海
果园正午(水彩画)
叶圣陶和《永乐大典》
新民晚报夜光杯A15喊出来的“高腔诗蕾” 2019-08-10 2 2019年08月10日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