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我又应邀参与策划、拍摄了电视系列纪录片《上海故事》之《歌声传奇》(上、下集)。日前,该片已在新闻综合频道首播,反响不俗。
《歌声传奇》主要讲述了一批脍炙人口的上海老歌,在创作时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这些幕后故事,是客观存在着的,但如果没有人去挖掘,长此以往,就会湮没而无人知晓。这些年来,我把极大的精力投入到“挖掘”之中。不仅如此,我还积极参与“上海老歌”的再现工作,制作各类音像作品,组织各种舞台演出,乐此不疲。
比如,电影艺术家梁波罗,早在上戏求学时就已崭露歌唱才华。当“文革”结束后不久,大量港台、欧美流行歌曲涌入内地时,梁波罗有了施展不凡身手的大好机会。他对抒情的港台叙事歌曲,情有独钟,颇有心得,在歌坛异军突起。他的演唱,不仅歌声隽永甜美,咬字吐字清晰,行腔用意讲究,而且诠释的作品有强烈的画面感,深受人民群众喜爱。
《南屏晚钟》是梁波罗的成名作,也是他的最爱,几乎每场演出都唱。殊不知,梁波罗过去一直以为此歌乃港台作品。这次我请他作客《上海故事》拍摄,在听到我讲叙父亲李佐华与同窗王福龄的一段往事后,他才恍然明白:此歌乃经典上海老歌。
《乡恋》是一首我国改革开放后应运而生的影响广泛、深远的作品,是央视拍摄的一部电视风光纪录片《三峡的传说》中的主题歌,经原唱者李谷一在央视春晚上演绎后,旋即传遍大江南北,歌声温暖着亿万观众的心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央乐团来沪在万体馆举办音乐会。我二舅的同门师兄刘秉义送来几张贵宾票。我与父亲、胞弟一同前往聆听。那天音乐会,李谷一压轴。她演唱的《乡恋》激荡着所有观众的心,经久不息的雷鸣般掌声,似乎要将体育馆的屋顶掀翻……
演出结束后,我们一同前往休息室向刘秉义致谢道别。恰巧李谷一也在场,我父亲就对她说:您唱的《乡恋》非常好,我很喜欢。但这歌好像与黎锦光为白虹所写的一首歌很相似。回家后,父亲立马翻出旧时的歌集。果不其然地寻觅到一首与之十分相像的歌曲《叮咛》。因年代久远,此作并非黎锦光为白虹所作,父亲记错了。
《叮咛》是黎锦光为周璇和严华新婚燕尔就要分别去南洋而创作的一首男女声对唱。《乡恋》与《叮咛》的创作虽相距近半个世纪,但无论其旋律、曲风还是音乐结构、走向,竟如此相像,难免让人会产生感觉有剽窃或模仿之嫌。但我认为:作为作曲大家的张丕基是不存在以上这种可能的。但他谱写的《乡恋》一定是深受过上海老歌的影响,与黎锦光心有灵犀一点通了。
那时,我去看望黎锦光老人,谈及正当红的歌曲《乡恋》时,他似乎对此没有任何异议和诉求,却对李谷一在《乡恋》中运用了气声、半声和哼鸣等新唱法颇感兴趣。我觉察到黎老非常想结识李谷一,探讨这种新唱法。于是,我就承诺:李谷一即将来沪参加《中国名曲大汇唱》时,我一定安排你们俩相见畅谈。谁料,李谷一因重要外事活动,不能来沪参演,两人的相见成了泡影。这是黎锦光人生中的遗憾,当然也成了我的遗憾。
乐做幕后推手,既提升了个人的成就感,也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做出了贡献,我的幸福指数爆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