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挥毫依旧爱狂风
宣家鑫
  宣家鑫

  “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此乃清代诗画家李方膺的真实写照。在封建制度极其残酷又大兴文字狱的时代,功名的幻灭与仕途的凶险,使绘画成为李方膺释放自己郁闷之情的一种方式。他将自己胸中的正直、乐观的禀性注入笔端,一种雄浑、恢弘之气喷薄于纸上。作为“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的思想性格和绘画风格,均有异于封建正统,带有明显的叛逆性和独创性,对近三百年来的画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李方膺极力主张在师法自然和传统的基础上自立门户,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似乎信手拈来,却得其天真,具有淳朴、自然之美,奇也在其中了。

  《百龄图》(左下图)著录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艺苑掇英》第七十三期第18页;规格:99×48厘米,款识:写于左柏山房晴江李方膺;印鉴:镜溪(朱)、我家欢喜(朱)。款题为:“一百乙十有零图”,“一百”者,一株百合,“乙十”者,一块拳石,“有零”者则有灵芝之意,另有一丛萱草,寓可以忘忧之意也。虽寻常祈福祈寿之作,但画得如此秀逸雅致,墨无焦浓,色皆清淡,让我们看到了“扬州八怪”文人书卷气的另一面。李方膺经历宦海浮沉,饱尝世态炎凉,愤世嫉俗自是难免。但终究是文人士子,儒雅之气尚存,非复不读诗书、只以剑拔弩张、惊世骇俗为能事,由此画可证。

  整个作品层次分明,布局相配,画面中拳石耸立,为百合设置了极好的背景,带给人无限的力量,表现了作者傲岸不羁、高雅素洁的英雄气节,为本画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画中轻描淡墨的百合与浑厚色彩的拳石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加之萱草与灵芝的有机结合,在色彩上点缀画面的同时又突出了百合全局的主导地位,将秀丽清淡、高洁素雅之感带给赏画者。

  在封建制度残酷统治下,“扬州八怪”重视个性表现,提倡风格独创,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殊为难得。他们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别,对遭受苦难的人民,他们寄予深切的同情,常常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通过题写诗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内容和独特的思想,来表现他们对社会产生的强烈不满,直接或间接地批评社会的不公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中国新闻/长三角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文体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20版:镜头艺术/国家艺术杂志
   第A21版:创见
   第A22版:汽车周刊
   第A23版:汽车周刊/车界车市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ZF01版:中缝12-13
谦让不是退让
火车穿过胖湖
挥毫依旧爱狂风
山联村的茶馆
遇见孩子,成就自己
康克令西施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挥毫依旧爱狂风 2019-09-18 2 2019年09月18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