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名医生眼中的人民教育家
辜臻晟
  辜臻晟

  与于漪老师的结缘是在20多年前,那时我还只是一名“小字辈”的眼科住院医生。于老师因心脏病服药诱发了青光眼来我院接受手术,我是管床医生,也就有了近距离接触这位令人尊敬的全国著名教师的机会。

  当时,于漪老师留给我的印象是:一位谦逊、平和、慈祥且文学功底深厚的长者;一位尽管身体瘦弱,但却精力充沛、内心丰富而又充满魅力的前辈。当时,于老师的抗青光眼手术是由我科的李增琦主任主刀,我做的助手。而对于我这个助手她至今念念不忘,曾戏言我是她的“父母官”,每当有眼科同行检查后夸赞她的眼科手术做得好时,她总会称道一下李主任和我。

  手术后没多久,于漪老师便出院了,此后来门诊找我复诊过几次。我从没奢望能和她成为忘年交,但于老师每次来眼科看门诊,都会找我诊治,即使碰巧我不在,她也会向别的医生问起我,关心我的成长进步和生活。尽管由于工作繁忙,加上于老师年事已高,我和她并不经常见面,但她总会牵挂起我这么一个曾经管过她床位的年轻医生。也许,我是她课堂外的一位编外学生吧。我援助新疆回沪后,她还特意来门诊看望,问我:“在喀什生活习惯吗?那里工作条件怎么样?”令我久久难以忘怀。在我内心,于老师给予我的可能不是知识的传授,而是以她的言行教会我为学的风范和做人的品格。

  于老师今年已经九十高龄,在教育战线奋斗了近70年。从我认识她的那天起,我就知道她患有多种疾病,甚至多次从死神手里幸运生还。但我每次见到她,她总是那么精神矍铄、神采奕奕而又和蔼可亲,就像一位邻家的长辈。我想应该是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忠于教育事业的初心,使她始终如一,忘我工作。为人为学,她是楷模,是我最为尊敬的亲切的师长,每每在电视上看到于老师的身影,在主流媒体见到关于她的报道,我都很激动,她为人师表的点点滴滴令我动容,忍不住要和老人通个话,表示一下诚挚的问候和祝愿。

  去年,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于漪老师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今年正值新中国70周年华诞,前不久,欣闻于漪老师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并获评中宣部推选的“最美奋斗者”。国家荣誉的获得者,上海仅有她和秦怡两位,“最美奋斗者”上海也就9位。这是国家对她几十年在教育一线辛勤耕耘的高度肯定和褒奖。

  和于老师的儿子闲聊时曾问起,于老师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说,他妈妈始终保持着一颗孩子般纯真的心,所谓心无旁骛,所谓纯净如水,所谓执着于心,一辈子就是专心致志干好一件事——“做好一名教师”。做老师如此,我想,做医生也是如此,为了诊治好每一个病人,获得满意的疗效,我们愿意付出所有精力和才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是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如此简单纯粹。

  生命如兰,幽然芬芳。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要闻
   第A07版:要闻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专版
   第A11版:国际新闻
   第A12版:家装专版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6版:夜上海
   第A17版:家装专版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家装专版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军界瞭望
   第A23版:军界瞭望
   第A24版:广告
岁月余温
一名医生眼中的人民教育家
访延安枣园并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
秋色斑斓当远行
庆祝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藏头一律
今日天时好(水彩画)
相隔四十年的同学合影
舞台上下看变化
新民晚报夜光杯A18一名医生眼中的人民教育家 2019-09-30 2 2019年09月3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