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斜对门的沪西工人文化宫如今已被拆成了一片平地,不用几年,这里将是上海市工人文化宫的新址。对周边的商家来说这无疑是利好消息,“市”总比“区”上了台阶,今后周边的购物环境肯定会向高大上靠拢。
可是,我有个小心眼儿,希望西宫对门的武宁百货商店不要变。我认识武宁百货说来话长,当年我还是纺织厂的工人,常去西宫听讲座,讲座结束后就去武宁百货商店兜兜。后来,我家搬来了武宁路,就像老友重逢,发现武宁百货还开在那里,只是周边环境变得喧闹而繁华了。
一转眼我在武宁路这边住了十几年,眼看着沿街的小商铺换了一茬又一茬,附近还建起了豪华气派的大型购物中心,然而,武宁百货商店依旧不显山不露水,就像是位上了岁数的老人,既不涂脂又不抹粉,实在太本色了。
说实话,要真让人去关注武宁百货也难:如今的消费者都有自己心仪的购物地儿,网络购物占据了半壁江山,宅男宅女想要什么就能拍到什么,还用得着动腿脚吗?自然,青菜萝卜各人喜欢,我家楼下的所谓时尚中心是个吸引年轻人的地方。那里我去过,各种讨MM们欢喜的服饰可谓琳琅满目,加上游乐场以及各式烤呀烧的香喷喷食物,档次不高,价格也低廉,商品的换手率极高,热闹得天天像菜市场似的。
传统的老年人还是习惯跑传统的百货商厦,若要添置一套“出客”的衣裳,那必定是要去南京路的新世界或永安公司这些心底里认可的大商厦买的。那天我和隔壁好婆在电梯里碰到,我问她去哪里?她回答说到市里去。我当时就想“市里”是哪里?我们不就住在“市里”吗?幸亏她加上一句,到汇罗公司帮阿嫂买件羽绒服…… 和花哨的或是高雅的商场相比,武宁百货真的太朴素了。俗话说“高不成,低不就”,它恐怕就属于这种范畴吧。我发现它的业态几十年如一日,除了把店里一部分“有利地形”租给了沪上一些知名的品牌商店,真正属于它的只是一小块面积而已,卖的也都是些“不上台面”的物品,就连市面上几乎绝迹的发蜡、面霜都有。
那天,我想用电水壶烧水,却怎么也找不到连接的电线,这可真让人抓狂。赶紧去超市,人家根本不屑于供应零部件。我正打算放弃,在超市门口听到一位老伯跟人闲聊说刚去武宁百货拿回了修好的半导体。我的耳朵顿时竖起来了,武宁百货还有修东西的地方?老伯无意中的一句话真是帮我大忙了,我不仅配到了电水壶的连接线,而且还发现店里有个如同中央商场的维修专柜。从那以后,我为朋友们揽下了配手表电池、修理罢工钟表等等的活计。维修部就在身边!
西宫拆了,武宁百货商店会不会也要被改造掉?城市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多层次的。武宁百货这家不起眼的商店能够挺立至今,说明它“平易近人”的大众化特色的确拉拢了人心。毋庸置疑,老百姓的需要就是它存在的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