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沪上知名的肺癌诊治专家,陆舜教授从医以来接受并践行的是完整的西医肺癌化疗思路,如今,他将淘汰甚至“埋葬”肺癌化疗,因为肺癌治疗已经进入精准医疗时代,贯彻精准理念来治疗肺癌,才能使患者真正获益。肺癌不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这是精准医疗带来的诊治思路的变化。
陆舜教授指出,精准医疗的短期目标是聚焦肿瘤的医治,长远目标是建立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精准医疗具有四个特征,即精确、准时、共享、个体化。“精确”是指精准检测与精准给药;“准时”立足于遗传和生殖生育,时间节点包括婚前、孕前、产前以及植入前;“共享”指的是共同分享数据;“个体化”也正是国内医学界普遍施行的基于个人身体状况特点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要实现精准医疗需具备五要素,也就是建立临床生物信息学,拥有先进的检测技术及方法学,开展疾病特异性分子标记物的研究,开发高特异性靶向药物,同时获得政策和法规的全方位支持。最终目标是使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拿肺癌的精准医疗来说,其建立在现代检测的基础上,凭经验医学看病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代检测技术包括确定分子亚型、肿瘤基因分型以及循环肿瘤细胞(CTC)和循环肿瘤DNA等,不检测就没法找到对应的适合的肺癌靶向药物,就没有精准医疗。通过基因组技术的测试,已发现80%的肺腺癌亚洲人群患者可以找到适用的靶向药物,而不必化疗,这些口服药物毒副作用小,显著延长中位生存期。
精准医疗,不可抵挡,对未来的肿瘤研究思路和临床科室设置举足轻重。原来的肿瘤研究是按照不同脏器的癌种各自进行,而今,肺癌根据不同基因分型用着不同的药物;而乳腺癌、肠癌可能拥有同一种基因,运用同一种靶向药物或免疫药物,这与中医学“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理念不谋而合。或许,未来的肿瘤内科医生会因擅长某种基因治疗而被称为“ALK”医生、“KRAS”医生,或者因精通免疫药物治疗而被称为免疫肿瘤医生呢。 魏立 图 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