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5:评论/随笔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离家出走的广场舞大妈
朱晓昆
  朱晓昆

  朋友的妈妈,68岁,退休10多年。前几天竟然离家出走了,住到姐妹家里。老伴每天电话短信地催,她不理不睬;平时最疼爱的小外孙,周末照例来外婆家,电话打过去,她也硬着心肠不松口。外公无奈,恨恨地说:“你外婆的魂被广场舞勾走了。”

  日均两场,适时加场,这是朋友妈妈目前的广场舞参与节奏。老伴因为一向比较宅家不喜热闹,渐渐就不乐意了:一天就忙两次舞,其他事情都要根据这个安排时间;就算在家里,还要打电话、发微信说跳舞的事。朋友说,好像下个月有个广场舞的展演,这些天忙着排练,跳舞频率增加了,老两口的矛盾也加剧了,从抱怨到争吵,一言不合,老妈甩手走了。

  看到有报道说,源起中国的“广场舞大妈”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国际通用的人群名称。由于直译比较困难,几年前,《华尔街日报》就创造出了“Dama”一词,《经济学人》杂志则用“guangchangwu”来称呼广场舞,“广场舞大妈”应运而生,其影响力不言而喻。

  跳广场舞的益处,已经无需赘述。多少结束职业生涯的大妈从中收获新的乐趣,甚至有准退休一族也加入这一行列。不过,在我们身边多见的是,大妈常常较大叔更为活跃,热衷运动,善于交际。当大妈的生活节奏和重心发生变化时,如果没有自己能够全情投入的活动或者爱好,大叔就会感觉苦恼与不适。朋友的老爸吐槽,两个人都退休了,在家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广场舞大妈出走了,留下更加孤独的大叔。她其实肯定挂念着老伴,或许老伴也有所反思。比起其他家庭矛盾来说,这个案例并非原则性的,乍一听还忍不住笑了,但细细想来,确实也是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有调查报告说,中国广场舞人群已接近一亿。无论这数字是否精确,应该会有一定数量的家庭,在热闹喧嚣、充满活力的广场舞背后,需要老两口间的平衡疏导和心理调节,能给家庭生活带来更多的感染和推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评论/随笔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09版:专版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社会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新健康
   第A24版:时令/新民健康
   第A25版:新民健康/慢病
   第A26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A27版:汽车周刊
   第A28版:车界车市/汽车周刊
   第B01版:新民教育
   第B02版:阳光体育/新民教育
   第B03版:新民教育/科艺T台
   第B04版:校园通讯/新民教育
   第B05版:新民教育/校园内外·广告
   第B06版:专版/新民教育
   第B07版:新民教育/专版
   第B08版:大购网专版
人民日报五论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
对发展都市农业的三个期盼
离家出走的广场舞大妈
万圣节的初始与衍生
新民晚报评论/随笔A05离家出走的广场舞大妈 2016-11-02 2 2016年11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