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25000平方米的新展厅内,仍是一批海内外优秀画廊,上海大剧院、香格纳、罗浮紫、索美、奥赛、巴塞、华府、卡咔度等,撑起了今年艺博会的半壁江山;虽然,每年成为销售热点的俄罗斯油画仍然占据了相当的篇幅,岭南名家陈永锵、海派名家萧海春、陈佩秋大师弟子陈无忌的作品依旧受到藏家热烈追捧;虽然让人永不疲倦的大师达利,当今艺术市场中炙手可热的“名将”薛松、张洹、查国钧、仇德树、王小松也都带来了他们的看家作品……走过第20个年头的2016上海艺术博览会今天上午正式揭开神秘面纱——首次迁址世博展览馆(浦东国展路1099号),让这个蜚声亚洲的艺术品交易盛会,展现出新模样。
新人新作祝福新址
枕着金秋的太阳,从地铁站出来没几步路,就到了世博展览馆南门。入口处,有不少参观者正手举着门票与本届艺博会的主题雕塑《生命之树》(见图 记者 胡晓芒摄)合影留念。雕塑高约5米,直径近3米,主体以黄铜制成,珐琅点缀其间,如水流一般滴落流动。细细打量,雕塑整体从下至上,以虚实结合之手法呈现水、陆、空动物。年仅30岁的上海青年艺术家施君告诉记者,他创作的灵感来自中国志怪古籍《山海经》中连接天地的神木,“蜀王朝曾根据《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建木、若木、扶桑、穷桑、寻木、马桑’等神树,铸造出用以祭祀的青铜树,上敬天神,下祈吉祥。”时值上海艺博会20周年,这不仅是现代工艺与远古文明的对话,更以“生生不息”的姿态表达了对艺博会今年迁址新场馆的祝福,并且也在无形中象征着与过往的联系与传承。
老将新鲜试水市场
展厅中央的显眼位置,雕塑家余积勇新创作的大型黄铜雕塑单结,相比艺博会参展的大多画作都要来得“大只”,煞是醒目,“这跟我以前做的‘结’不太一样,一半是露出来的,一半是裹在里面的,是一个新的试验,接下来我还有很多衍生的‘结’要打。”或许余积勇的名字对大多藏家来说并不算太熟悉,但他的“结”却遍布上海的公园、展览馆和美术馆,再若枚举几件他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观众或许就更加印象深刻,比如现矗立于南京路人民公园地铁广场《五卅运动纪念碑》、比如就竖立在世博展览馆南门外的五彩的《飞翔的心愿》。但余积勇说,这其实是他第一次参加艺博会,“以前一直做大型城市雕塑,没走进市场,总感觉离老百姓还是有点远,也还有很多想表达的东西。”余积勇所在的海平线画廊负责人告诉记者,此次他们等比例缩小复制了余积勇的获奖作品《古老的传说》,“余老师一共复制了99件,三万元一件,可以买回家直接放在客厅。”
新法打破声色界限
如果说施君们和余积勇们还不能完全展现本届艺博会的“新”,那么邱子皓首创的音乐绘画实在叫人耳目一新。“经过我不断地尝试,成功地实现将绘画和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进行准确地对应,绘画可以作为一种音乐语言来取代五线谱,而音乐也可以基于绘画而创作,她们是一种可以互相翻译的状态。” 此前从事化学科学研究的邱子皓,去年参加艺博会的时候还只是一个美术爱好者,而今年他带着自己的专利和作品来到现场,给记者哼着歌介绍自己的一幅幅画作,有点忐忑,更多是骄傲。看邱子皓的绘画作品,乍一眼,有蒙德里安的造型和画面的意味,仔细品味,打破了“声”“色”的界限,确多了几分流淌与灵动,似一首首更加优美的乐曲。这种奇特的审美过程,相信将给观众带来一段奇妙的旅程。 本报记者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