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罚公告表示,根据比赛监督、裁判员报告,录像、图片材料显示,相关参赛者举报,认定参赛号为3427、5346、30220、30642、30882、30885、50334的参赛者为男子代替女子参赛,存在替跑行为。“为保证赛事的公平公正,依据《2016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竞赛规程》第十一条10款的规定,对上述参赛者作出取消此次赛事比赛成绩、禁止参加2017年和2018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的处罚决定,并报请中国田径协会追加处罚”。
近年来,随着随着马拉松热潮的兴起,各种马拉松参赛名额变得格外紧俏,尤其是北马、上马等大型马拉松。很多没有获得参赛名额选手如果想参赛就只能替别人跑,殊不知替跑具有巨大的安全隐患。
马拉松是一项高强度运动,对身体素质要求极高,特别是对心脏的负荷极大,所以一般马拉松比赛都会给参赛选手买保险。如果冒名顶替他人参赛,若出现意外,保险公司将不予理赔。2014年7月19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举行的草原国际马拉松比赛中,一名50多岁的参赛选手猝死。事后,赛事组委会发布公告称,这名老者是借用他人的身份参赛,保险公司对其意外身故不予理赔。赛事组委会本着人道主义精神,还是为其家属提供了救助金。
虽然各大马拉松组委会都明确禁止替跑行为,但是替跑现象仍屡禁不止。尽管替跑者中,不少人是真心热爱跑步,也有自己的苦衷,但为了预防马拉松名额遭遇抬价倒卖、为了保证赛事的公平,目前各大马拉松赛组委会还未有有效的参赛名额转让机制。为了杜绝替跑现象,不少组委会都采用了极其严格的控制方法。今年无锡马拉松,为了杜绝替跑行为,只限本人刷身份证进入比赛现场,领取参赛号码时,志愿者会在手腕上戴上防水腕带,撕毁后就无法进入起跑区域。
本报记者 厉苒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