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8:夜光杯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延安
吴莉莉
  吴莉莉

  金秋十月,我“回”到了延安。

  延安,其实是我初到之处,说“回”,是因为神交了几十年。这方圣地与我们这一代,陌生又熟悉。读小学起,语文课本里就有描写延安的篇目,开头几句至今记得:“延安,周围是山,延河水从山脚下流过”;初中有贺敬之的《回延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高中有茅盾的《风景谈》,六幅经典的画面恍若眼前:延河夕照、石洞雨景、北国晨号……还有,陕北黄土高坡的天然大舞台上,曾演绎过《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兄妹开荒》等一出出的好戏,国人耳熟能详。当年延安军民团结战斗、抗日救国的革命精神,解放区人民民主和谐生活的画面,激励过一代代后人,延安的红星照亮了全中国。说我“回”延安,一点不夸张。

  那天清晨五点半,从宿住黄河壶口瀑布的旅馆出发,一路驱车三百多公里抵达延安。远远望见山上高高矗立的宝塔寺,心里有点激动。亲见这座庄严雄伟的古城,感觉是熟稔的,又是陌生的。伫立延河畔远眺近望,山坡上绿荫浓密,蜿蜒的延河水从宝塔山下潺潺流过。一桥飞架河上,拱形的桥梁气派、漂亮。两岸高楼鳞次栉比,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匆匆的行人,装束打扮十分的时尚。今日的延安,不见了昔日黄土高坡的荒山秃岭,不见了头扎白羊肚毛巾、身披白羊皮短袄的陕北老汉,不见了留着乌黑大辫的女娃……历史早翻开了新的一页,朝气蓬勃的延安城已经崛起。

  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延安城包裹在浓浓的喜庆中。延河大桥上的每根灯柱,大红灯笼高高挂,五星红旗迎风扬。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不少游人仿一身红军装束,神情自豪地在街头挺胸行走,他们头戴嵌有红五星的军帽,打着绑腿,只是都忘了该换下脚下各色时尚的鞋子,用草鞋替代才显当年红军战士的飒爽英姿。延河边上,卖枣、石榴、苹果的小贩排开了一溜,多是老汉们在守摊;婆姨们也不甘寂寞,有好几个端着单反相机,占着最佳摄影点招揽生意。他们做的是小买卖,却并不缠人,买不买都无所谓。若与之闲聊几句,一口秦腔才吐出,陕北人那份朴素、实诚、豪爽的情谊,扑面就能让你感受得到。

  天公不作美,烟雾锁古城。霏霏细雨中我瞻仰了中共七大会址,杨家岭和枣园。走进当年革命领袖住过的窑洞,睹物思人、重温历史,对后人是份无言的教育。雨中“回”延安,切身感受到了这块黄土地的厚重沉实。斯诺先生《西行漫记》的封面画图——清晨,黄土高坡上,红军小号兵昂首挺立吹号的身影,我忘不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要闻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评论/随笔
   第A07版:专版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新民邻声·热线/上海新闻
   第A13版:综合新闻/新民邻声·话题
   第A14版:专版
   第A15版:财经新闻
   第A16版:社会新闻
   第A17版:广告
   第A18版:中国新闻
   第A19版:国际新闻
   第A20版:国际新闻
   第A21版:文体新闻
   第A22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23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4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25版:新民健康/医技
   第A26版:健康+/新民健康
   第A27版:夜光杯
   第A28版:夜光杯
   第A29版:阅读/连载
   第A30版:大购网专版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广告
   第B01版:新民楼市
   第B02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3版:广告
   第B04版:楼市资讯/新民楼市
   第B05版:好吃周刊
   第B06版:吃遍中国/好吃周刊
   第B07版:好吃周刊/美食大观·广告
   第B08版:资讯·广告/市场之窗
老伴的“双十一”
齿、牙有别
随手做点好事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红酒微醺
远离脚梗的“隐形杀手”
圣瓦西里升天大教堂(速写)
“回”延安
新民晚报夜光杯A28“回”延安 2016-11-10 2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