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体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艺术节 名家为百姓定制演出
朱光 肖茜颖
  编者按

  名家与百姓、传承与创新、东方与西方、小众与大众、历史与未来,这些看似“两极”的事物,在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平台上相遇、相融,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境界,且以艺术之名凝聚天下之情。在距离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演出还有5天之际,本报从今天起将推出一组5篇“天下艺家”系列报道,分别围绕以上五组携手共进的元素展开,展现艺术节如何装点城市、服务百姓、跨越国界、贯通时空的魅力所在。艺术,让天下成为一家。

  艺术节“天下艺家”系列报道之一

  平时,百姓要看到艺术名家必须先购票再进剧场,如果票价低于100元,那么座位很可能是在剧场的二楼甚至三楼,因而心思缜密些的观众还会带上望远镜,才能看清名家的脸。然而,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主推的“艺术天空”“艺术教育”两大板块,却让名家走向广场、校园、商圈乃至医院,直面观众、师生甚至病人,在同一天空下分享流动的音符、跃动的旋律,以及随之起伏的心跳。

  大师为百姓定制音乐会

  指挥大师迪图瓦率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于11月6日在东艺举行音乐会,刚过80岁生日的他,想为艺术推广多做点什么,他主动提出,想走到市民中间,先为百姓演一场。当他得知艺术节“艺术天空”板块的设置,与他走进民众的想法不谋而合,立刻决定提前2天抵沪,与户外音乐会的技术方对接。11月3日晚,在上海音乐厅门口的城市草坪音乐广场上,他与英国皇家爱乐乐团的演奏家们,带来了专场音乐会。首次在中国执棒户外音乐会的迪图瓦,深知广场音乐会更注重音乐普及,所以特意选择了中国听众耳熟能详的曲目,例如约翰·斯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柴可夫斯基《天鹅湖》选段等经典曲目。

  除了迪图瓦,马林斯基剧院艺术总监捷杰耶夫,也主动在大剧院加演一台针对家庭观众的公益音乐会《彼得与狼》,全场票价均为80元。《彼得与狼》是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专门创作给孩子的交响童话诗。他说:“永远不要忘记,要为孩子们演奏。”

  据艺术节“艺术教育”负责人杨靖介绍,在国外,艺术大师除了进行剧场内演出之外,早已形成了率团每年参与公益演出普及艺术的习惯与规律。因而,当他们想在合同中也向海外艺术家明确包含惠及市民的公益演出活动时,得到的都是积极响应:“像迪图瓦、捷杰耶夫等大师,还会主动策划曲目,甚至为百姓定制公益演出……”乐迷谢栋多次参加“艺术天空”和“艺术教育”活动:“看了那么多场次,遇到迪图瓦、捷杰耶夫等大师,还都是公益场,票价真实惠。”

  名家推非遗不遗余力

  如果说海外艺术家把国际上与百姓分享艺术美的习惯,通过艺术节传播到中国,那么中国,则致力于在艺术节的平台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各类非遗。

  在第11届中国艺术节上荣膺文华奖的沪剧表演艺术家华雯,在西安举行的中国艺术节和上海国际艺术节“两头跑”,都是为了推广上海本地曲种——沪剧。她还参演了国际艺术节戏曲板块的重头戏《600分钟600年》——这台汇集了京昆越沪乃至梨园戏的创意节目,邀各曲种名家,以600分钟串联起中国9个曲种的代表折子戏,是戏曲非遗项目的集中展示,也是中国戏曲发展的精华浓缩。仅仅在“艺术教育”板块,魏海敏、曾静萍、华雯等都分了三四批,在儿童艺术剧院举行了面向儿童的普及讲座。

  华雯在向孩子们传授沪剧常识时,大到剧种基本特性,小到演员穿上旗袍后应该怎么坐,都娓娓道来、一一演示……

  丹麦戏剧家帮助盲童“看”戏

  受益于“艺术教育”“艺术天空”的不仅有普通百姓,还有不少特殊观众。

  10月27日,上海市盲童学校的孩子,在丹麦米什玛什剧团和志愿者的帮助下,“看”了戏剧《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只有在艺术节举办期间才可能发生。该校老师涂传法表示:“从来都不敢奢望外国剧团会到我们学校来演出。”

  这支丹麦剧团并没有进入剧场亮相,纯粹是为艺术节进校园的活动而来。今年是国际艺术节“艺术教育”板块首次进入中小学校。他们在盲童学校独树一帜的演出成为佳话。演出前2天,这些艺术家就来到学校与师生交流戏剧常识,探索最适合孩子们了解剧目的各种方式。演出时,演员直接讲出剧情,由志愿者负责为孩子们翻译。各种戏剧情境被夸张地放大,动作更加强烈,以便弱视的孩子们借助手机里的“调焦”功能进一步“看清”。志愿者甚至还会向孩子们描述舞台上的场景。为了让他们更能亲身感受戏剧,丹麦艺术家还邀请盲童上台感受平常不可能做的肢体动作……高一学生蒋政强被选上台“触摸”演员剧中的动作。“一个演员扎马步,另一个演员站立在前者的膝盖上,两人依靠彼此的一只手寻找平衡点。”作为学校盲人剧社“感觉剧社”成员的他,尤为佩服演员高超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充分的信任。“他们那么和谐,也启发了我在舞台上或者在班级中如何与其他人相处。”他表示。

  上海市盲童学校校长徐洪妹认为:“戏剧等艺术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要融入生活。无论是这次演出和学校的戏剧社都让孩子们在艺术中打开自己,展现自信。这是一个美妙的开始……”首席记者 朱光 本报记者 肖茜颖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家装之窗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互动/新民健康
艺术节 名家为百姓定制演出
艺术面前 人人平等
“全明星”阵容领衔 “奥斯卡”影帝助阵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A16艺术节 名家为百姓定制演出 2016-11-11 2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