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7:文体新闻/文娱
     
本版列表新闻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古建修缮现场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古建修缮现场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古建修缮现场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古建修缮现场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宫大高玄殿“宝匣归安”
本报记者实地探访古建修缮现场
鲁明
■ 大高玄殿修缮现场
■ 宝匣保存完好 图CFP
  坐落于故宫神武门外、毗邻紫禁城西北角的大高玄殿,是明、清两代皇家御用的道教宫观。由于历史原因,大高玄殿数次遭受磨难,破坏严重,险情频发。在2010年正式回交故宫,并经过全面勘察、规划设计等研究工作后,大高玄殿的修缮工程于2015年4月2日开工,至今年底,第一期工程(文物建筑本体的修缮)将会完工。日前,随着故宫博物院单霁翔院长发布大高玄殿研究性修缮保护项目的最新阶段性成果,本报记者来到施工现场进行了实地探访。

  保护文物 宝匣至今未开

  大高玄殿在修缮过程中,施工人员在正脊正中的脊筒内发现了作为房屋“镇物”的宝匣。“正脊”是指古建最上边正中的脊,古建正脊正中的脊筒是要等其他工程项目完工后最后安放,放入宝匣的过程叫“合龙”。

  记者探访当日,故宫博物院在大高玄殿正殿举行了宝匣归安仪式:工作人员将施工前拆卸下的宝匣小心翼翼地重新安放到大殿正脊正中的脊筒中,并完成正脊合龙。故宫专家介绍,目前初步判断宝匣系明代文物。宝匣内盒上依稀可见龙纹图案,至今保存如此完好比较少见,文物价值很高。在故宫古建筑上,宝匣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就修缮过程所见,大至主要殿座、崇楼,小至门楼、罩棚,均有宝匣发现。但宝匣有等级之分,尺寸不一,质地各异。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高玄殿正殿的宝匣保存完好,但基于文物保护要求,至今未打开宝匣,因此匣子内放的何物至今仍然是谜。单霁翔介绍,根据既往经验及研究发现,一般宝匣内会存放有五金元宝、五色宝石、五经、五色缎、五色线、五香、五药、五谷等物品,反映出古人趋利避害的一种心理。大高玄殿后殿曾发现一宝匣,由于松木匣盒腐朽,人们得以一睹宝匣内部真容。里面装的是五谷、五色线和五个钱币。专家介绍,考虑到正殿级别较高,正殿宝匣内所放之物也应该不同于后殿,“可能会有五色宝石”。

  考古手段 首次用于修缮

  在此次修缮工作中,故宫博物院运用了建筑考古的理念和方法,使保护修缮工作更加细致、缜密。考古方法如何修建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故宫考古研究所的考古人员第一次走上屋顶布置探沟,进行“考古勘探”。对在建筑考古中发现的各类重要遗物,按照考古学的方法进行编号、记录、绘图与保存。不仅对木构件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测绘、信息记录,对于易被频繁修缮的木基层、灰泥等部位及瓦件、砖瓦铭、大木记号等也做了最大化、最真实的全面记录。

  此外,故宫还联合院外20多家科研机构、院校对大高玄殿的传统工艺、材料进行十余项的科学勘察、记录、实验、分析与研究,包括硅酸盐、石材、木材、彩画、金属构件、纸张等,并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倾斜摄影测量等高新数字化技术手段完整获取大高玄殿原状、残损及变形数据信息。

  在单霁翔看来,大高玄殿的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仅是服务于后期研究,更是直接服务于修缮保护过程中。“各种修缮方案的制定、实施均以研究成果为先导,在传承传统工艺的过程中,利用现代技术和方案进行记录,同时还对匠人信息进行了口述史的整理。”他说。 驻京记者 鲁明 (本报北京今日电)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评论/随笔
   第A05版:要闻
   第A06版:上海新闻
   第A07版:上海新闻
   第A08版:上海新闻
   第A09版:上海新闻/新民邻声·热线
   第A10版:新民邻声·话题/综合新闻
   第A11版:财经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体新闻
   第A17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夜光杯
   第A22版:阅读/连载
   第A23版:广告
   第A24版:大购网专版
   第B01版:新民法谭
   第B02版:新民法谭
   第B03版:新民法谭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家装之窗
   第B06版:家装专版
   第B07版:家装专版
   第B08版:互动/新民健康
故宫大高玄殿“宝匣归安”
《锦绣未央》今开播
《陈幼华书画精品展》举办
广告
新民晚报文体新闻/文娱A17故宫大高玄殿“宝匣归安” 2016-11-11 2 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