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保亮说,他永远不会忘记20年前他在上海扫马路的那段时光。
那是1996年夏天,16岁的侯保亮只身从安徽来到上海,经人介绍在环卫所谋了一份扫马路的差事。每天早上五点至下午三点,这个16岁的小伙子拿着比自己还要高一截的扫把,在当年还是南市区的大兴街上刷刷刷的扫了三个月的马路……
他说他最喜欢上海的凌晨时分,当他把马路上隔夜垃圾扫干净时,旭日正冉冉而升,金色的霞光把他刚刚扫干净的大地染得绚烂无比。此刻,这个少年便拄着扫把,出神地看着太阳渐渐的把眼前的马路、行人和车流染上一道道金光。这一刻,他说他想起了家乡的田埂。童年时的他每天都会站在田埂旁,看朝霞把家乡映得美如画。如今16的少年只身外出哪有不想家?于是他便在日出中寄托着对老家的思念。
多年后他在回忆当时那一瞬间时,内心依旧是那样的激动。他边说边跟我比划:“当我看到刚才还是一片黑暗的天空忽然被太阳染红时,我觉得我的人生就应该这样,我要扫出我的天地来……”
依旧是凌晨,依旧是霞光,从铜川路开往启东的一辆货车在颠簸,少年侯保亮如今已变成青年侯保亮了。2000年整整一年间,他每天晚上零点在铜川路爬上一辆货车,颠簸6个小时后,凌晨时分赶到启东。那时的侯保亮已不再扫马路,而是干起了运输贩卖小龙虾的营生。从启东收购小龙虾,随后装好车继续颠簸大半天,赶在中午前回到铜川路,将小龙虾卖给铜川路上的海鲜摊贩和饭店。那些日子侯保亮每天吃住都在这辆货车上,虽然辛苦,但每当凌晨,货车迎着日出的霞光驶抵启东海滩,他将鲜活水灵的小龙虾一箩筐一箩筐搬运上车时,他总觉得希望就在眼前,梦想即将实现。
的确没有人会想到,这个曾经的大兴街上的扫路工,这个曾经的铜川路上的龙虾小贩,仅仅过了两年多时间,便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事业,并演绎了一个上海食客心中的神话。
在贩运小龙虾的一年中,他敏锐地触摸到了这美味的小龙虾足以撩拨上海人味蕾的情怀,这份情怀便是腔调并不高贵但却绝对规矩,虾肉谈不上丰腴却足够鲜嫩,尤其是弥漫着浓郁的带有市井气息的身段,甚至连壳都能咀嚼出满口的香脆。
于是,2003年春天,一个叫“上海第一家香巴岛”的餐厅在寿宁路上开始了上海人吃小龙虾的饕餮之旅。
如今说起香巴岛,自然便会想起小龙虾。我曾经花了点功夫想弄清楚香巴岛的来历,开始以为它跟巴厘岛一样,也是一个美丽的岛屿,因为岛上产小龙虾,所以这个还算有点浪漫的名称便因小龙虾而风靡了全国,要说风靡到什么程度?朋友说在西藏的日喀则竟也有了香巴岛小龙虾。
但后来发现香巴岛并不是一个岛,到今天似乎没人讲得清楚这个名字跟小龙虾有什么关系,但这已经不重要了,存在就是合理,侯保亮开出“上海第一家香巴岛”,除了奠定他上海小龙虾的霸主地位之外,更是在引领一场美食的革命,短短几年,从寿宁路出发,侯保亮开了十几家经营小龙虾的餐厅,从平头百姓到商界名人无不前来一饱口福,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侯保亮的餐厅几乎天天爆满,因为还做夜宵,凌晨两点竟也有人在排队等吃。
一只小龙虾在侯保亮手中被把玩成电视台美食节目里的奇迹,互联网中的网红,纸媒上的明星和无数老饕嘴里的神话……
今天的侯保亮早已转型变身为了一个工程大佬,他在上海挣了钱后不忘家乡,在阜阳投资工程。如今这个当年的扫地工已成为万达、恒大和碧桂园这些大企业的合作方,他们共同投资打造了阜阳百分之六十的房产……
今天,小龙虾已不复了当年的神奇,香巴岛的传说更是戛然而止,但侯保亮却依旧坚持保留着他的“上海第一家香巴岛”,他说因为这里是他梦想开始的地方。
即使扫地贩虾,侯保亮,你也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