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惜败
以冠军身份抢得上海大师赛外卡资格后,蒲青松首轮抽到世界排名第14位的马奎尔。昨天的一号馆里,观众差点见证一个大大的惊喜——蒲青松一度3比0领先,最终4比6惜败。赛后,在新闻中心门口,观众们截住蒲青松请他签名。“打得太好了!”一名女观众发自内心地鼓励道。他则有些不好意思,让朋友找支粗点的笔,“我签得不好看……”
从业余到职业的进阶,提升在哪些地方?这场局分接近的较量,给到蒲青松清晰的答案。“他(马奎尔)打得不好,后面提高了。”蒲青松自认发挥出正常水平,但稳定性上,与马奎尔差距明显。
4局打完,趁休息时间,蒲青松出来问朋友要了根烟。“那个红球很难,只有一种走位,他走到了,可惜球没进。”朋友替他可惜,若是第4局这杆进攻成功,蒲青松的心理优势会更大,“马奎尔都在擦汗了。”
即使第10局剩余台分不足,蒲青松还利用黄球做成一个“斯诺克”,令马奎尔罚分。只是,接下来进攻黄球失手,他丢掉了翻盘的最后机会。
专业的裁判和灯光,摄像机在身旁移动,四周是看惯大场面的观众,面对这些,有的业余选手脑子就一片空白了,但首登大师赛舞台的蒲青松却放轻松。赛前他给自己做了心理按摩:就当平时在球房里练球,“当然现实不可能完全按你预想的,做到70%至80%吧。”
当练球打,却不是真打着玩。看完这场球,球友对蒲青松的评价是:“始终执行清晰的战略。”他自己解释:对手的防守强很多,有机会进攻,即便是难度大的长台,也要去尝试,给对方施加压力。
一场惜败证明,斯诺克的天地,还很大。“他们(马奎尔等顶尖职业选手)的打球思路和我平时有很大差别,这次来,学了很多东西。”来大师赛掂掂分量,26岁的蒲青松很满足,“回去,要把比赛和之前与罗尼(奥沙利文)交流的总结一下。”
得到“真传”
坐在场下,蒲青松做了几次摆动小臂的动作,这个出杆时的要求,是赛前一天的“明星指导”中,奥沙利文跟他反复强调的。偶像的教导,令蒲青松很是受用,尤其是带着兑现心愿的喜悦。
“我特别喜欢看他打球。”13岁在家门口的台球房摸起球杆,蒲青松就被这个能在球台上风卷残云的家伙牢牢吸引。有人夸蒲青松球风冷静,他笑了,“我和他一样(奥沙利文),骨子里也喜欢行云流水。但还做不到。”蒲青松最喜欢的,是奥沙利文庆祝时用力挥臂的样子,“他的眼神特别有力。”
这届大师赛新设一个环节,由两名顶尖职业选手分别指导全国业余赛冠亚军,上一堂教学课。得知可以选择明星,蒲青松立即把票投给奥沙利文。指导赛当天,他请了一名英语流利的球友当翻译,好与偶像顺畅交流。
问蒲青松直面偶像的第一感受,他回答:“罗尼憔悴了些。”言语间真有再熟悉不过的感觉。不过业余冠军没光顾着追星,“看罗尼打球,脑子里慢慢有了一些问题,”他抓了几个技术上的疑问比如架杆等提给偶像,得到“真传”。朋友追问奥沙利文传授的细节,他回答得干脆,“主要就是松,放松的松。”
因为同住一家酒店,蒲青松与奥沙利文约定,再找机会讨教。他也计划回成都后,按罗尼提的要点好好练习。有了妻儿,蒲青松近来只打家附近的比赛,但大师赛的提携,偶像的鼓励,激起他的雄心,不放松自己的台球梦,“顺利的话,我争取多来参加这类大型比赛。”
本报记者 金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