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要闻
     
本版列表新闻
~~~长宁首推“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新模式
~~~长宁首推“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新模式
~~~长宁首推“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新模式
~~~长宁首推“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新模式
~~~长宁首推“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新模式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看得上病 看得起病 看得好病
长宁首推“四医联动”医疗救助新模式
杨洁
  “要么看病,要么吃饭。”对于困难家庭来说,最害怕的就是看不起病、看不上病。长宁区新泾镇有一户低保家庭,男方患有各种慢性病,女方10年前突发尿毒症,每月要花费4000元血透费用,其中自费约2000元。尽管街道通过慈善机构、帮困结对等不断帮扶,但经济与生活上的压力还是让这个家庭喘不过气来。幸好,从2010年起,这户家庭被纳入长宁区“四医联动”政策下,看病费用大大减少,每月只需承担约400元。

  “第一笔钱拿不出”不用急

  什么是“四医联动”?简而言之,就是“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医疗服务+政府医疗救助+社会组织医疗帮扶”的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模式。为了解决生活困难群体“看病难”“看病贵”的民生问题,长宁区在仙霞街道试点的基础上,于2010年在全市率先推出“四医联动”基本医疗保障救助新举措,减轻了困难群体家庭的医疗负担,让困难人员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

  “困难群众看病,首先遇到的难题是,需要垫付的第一笔钱拿不出来。于是我们突破传统救助模式,从源头上干预,变事后救助为事先预防。”长宁区民政局局长章维介绍,以前困难群体看病,需要先垫付再报销,现在这笔医疗费用直接减免,由街道直接和医院结算。

  减免力度达95%-97.5%

  据介绍,“四医联动”涵盖区内民政特殊救济对象、低保人员、因病致贫人员、65周岁以上无业老人等困难群体,并且大幅提高救助标准。

  例如,如果低保对象医保范围内就诊花费200元,按50%医保统筹计算需自负100元,按市里现行门急诊医疗救助政策,只能救助60%即60元的保障。而享受“四医联动”医疗救助的个人在社区卫生中心就医,只需当场支付自负部分的5%即5元;在区属二级医院就医,只需当场支付自负部分的10%即10元。困难人员绝大部分费用由医保基金和救助资金承担,减免力度达95%-97.5%。

  那么,“四医联动”政策下,政府投入的医疗帮困资金会增加吗?长宁区卫计委副主任江萍给出了否定的答案。“当时我们通过仙霞街道的居委会试点,请第三方复旦大学做了一个政策和卫生经济学的评估,把报告和政府相关部门分享。在资金投入不增加的情况下,实现了精准扶贫。”江萍介绍,从科研项目到政策落地,“四医联动”受到了社会广泛关注,并获评上海市社会建设十大创新项目、典型创新案例等,医疗救助经验材料还向全国示范推广。

  截至2018年9月,累计共有1.28万人办理了“四医联动”保障资格,当前享受保障资格的有5788人。

  本报记者 杨洁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5版:上海40年 改革开放再出发·特别报道
   第A06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7版:沪港一线牵特别报道
   第A08版:要闻
   第A09版:科创上海
   第A10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1版:目击/新民印象
   第A12版:国际新闻
   第A13版:文体新闻
   第A14版:文娱/文体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体育
   第A16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7版:夜光杯
   第A18版:夜光杯
   第A19版:军界瞭望
   第A20版:军界瞭望
   第A21版:军界瞭望
   第A22版:康健园
   第A23版:康健园/健康养生
   第A24版:医技/新民健康
第20届工博会落幕 专业观众数量创新高
清除汽车异味 无需更换滤网
创新材料从上海实验室孕育而出
丰收节 庆丰收
看得上病 看得起病 看得好病
新民晚报要闻A02看得上病 看得起病 看得好病 2018-09-24 2 2018年09月24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