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医生收入是否会导致医疗费用上涨?破除“以药养医”如何保障提高医生收入?医生涨薪能否缓解儿科、产科、急诊的“医生荒”?针对上述焦点问题,多位业内专家表达了各自观点。
“建立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水平,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指导意见强调。
“指导意见鼓励多劳多得、优绩优酬,这是比较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方式,将提高医生的工作积极性。”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医生雷泽飞
“一些地方在薪酬改革实践中,并未增加患者的医疗自付支出。一些地方将医疗费用调整纳入医保报销范围,避免增加患者负担。”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了解。
“打破‘大锅饭’,多劳多得,提高劳务技术报酬势在必行。但是提高到什么程度,成本由医院、个人、医保基金等如何合理分担,需要认真研究。”
——广东省医学会儿童危重病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曾其毅
“严禁向科室和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指导意见明确。
“不以开大处方、大检查作为医生收入的指标,通过绩效考核和分配制度,鼓励外科医生做大而难的手术、内科医生通过诊断攻克疑难杂症,才能真正体现出医生的价值。”
——四川省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王东
“薪酬改革是医改的关键环节。上海正在完善市级医院医务人员绩效工资方案,通过薪酬制度改革防止医疗行为的扭曲。”
——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医改办相关人士表示。
“由于‘药改’涉及多方利益调整,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坚持医保、医疗、医药‘三医联动’,才能避免‘单兵突进、顾此失彼’的尴尬。”
——一些公立医院反映,药改后收入锐降,可能影响医生待遇。湖南儿童医院副院长李爱勤建议。
“向人民群众急需且专业人才短缺的专业倾斜,体现知识、技术、劳务、管理等要素的价值,避免大锅饭。”
——指导意见要求。
“基层儿科医务人员待遇更低,缺乏相应激励措施,很多人宁愿去大医院行政部门,也不愿到基层承担儿童医疗服务。还需要加大对基层、尤其是偏远地区儿科医生在待遇方面的倾斜,吸引更多人留在基层。”
——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妇幼保健处处长韩梅
“上海在新一轮公立医院改革中推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在上海瑞金医院、新华医院等综合性医院里,儿科医生收入已与其他科室医生基本持平。”
——记者调查发现。
“指导意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各地加快儿科医生的培养。此外,还亟待探索针对冷门科室医生的培养建立整套激励机制,保证人才短缺专业的医生收入水平。”
——四川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主任刘文英
本栏编辑 黄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