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网民对“自来水中含有避孕药”的说法感到震惊。网友“永远执着的鹰”说:“早听说:螃蟹、鲫鱼、虾都喂避孕药,为的是不让它把鱼子排出。”
据专家解释,所谓“自来水里有避孕药”只是一个通俗说法,其实指的是水里检测出雌激素成分。那么,自来水里的雌激素到底是什么,是从何而来呢?
清华大学水处理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占生表示,水中雌激素的成分主要是两种:双酚A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后者就是塑化剂的主要成分。王占生说,要说来源,日常生活中那些瓶装、桶装的矿泉水,还有各种塑料制品,都极易溶出有害物质。像很多地方的自来水来自附近的江河,上游排放出的工业废水及其他污水都有可能带来雌激素。
“水里检测出雌激素一点都不奇怪。”北京供水协会水质工作部部长、原国家城市供水水质监测网北京监测站站长樊康平从事水质检测38年,他告诉记者,水的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都可能带来雌激素。比如,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些妇女想推迟更年期,爱吃点含有雌激素的药品,专门为女性研制的化妆品也会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这些雌激素可以通过雨水等形式进入河流中去,继而成为自来水的原水。
樊康平同时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水质检测手段越来越高,因此水里检测出雌激素很正常。当然,其是否有危害,关键看含量有多少。有网民表示,雌激素用一般的水处理技术处理不掉,这也引发了一些网民的担心。樊康平说,无论是消除雌激素还是其他物质,在水处理过程当中,采用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包括各种氧化技术、吸附环节,都会使其得到一定的腐解,量会变得更少。特别是像一些大城市,给水技术属于比较高的水平了,水处理经过各个步骤、多种手段之后,百姓真正喝的时候,是安全可靠的。 文/赵仁伟 赖臻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