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1月6日的文章《从“打衙祭”到“打牙祭”》后,感到很有意思,这亦使我想到了“打牙祭”与“过得匀净”这两个词来。这两个词,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经常听到与运用的词汇。我到重庆工作时,虽然已经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但是,当时的粮食、副食品、油、布等等都是计划凭票供应的。当年,要买肉吃了,当你提着肉在路上走时,同事看到了都会羨慕地向你说:“今天‘打牙祭’啦!”当年,每个人每月猪肉的定量是一斤,胃口好时一天就吃完了,省着点儿分两次吃一次半斤,真如《从“打衙祭”到“打牙祭”》一文中所说的那样,一月两次祭城隍,不过,日子不一定是朔、望,初一、十五罢了,祭的不是城隍,而是自己的“牙齿”。当年,如果家里人口多、肉票多,计划好的家庭主妇会安排好生活三天两头有肉吃、有荤菜吃,叫做生活“过得匀净”,如果,一年中只有过年那几天“过好日子”才有肉吃、开荤腥,那就不叫“过得匀净”。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与提高,并且越来越好,随着各种各样票证的取消,吃肉、开荤早已不是什么问题,人们早已过上了“过得匀净”的生活,“打牙祭”、“过得匀净”这两个词人们使用得越来越少了,至于现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很难听到它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