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曾与江上舟共事的市决策咨询委专家们都聚精会神看完整部电视片。决咨委秘书长阮青回忆说,江上舟博学广闻,对专业领域外的知识也非常关注,有一次听说深圳专家做了一个立体垂直城市的发展模型,马上去看去学,还多次向决咨委同仁推荐。正是这股钻研精神,让他提交的报告在市决咨委众委员中得到市委领导最多的肯定批示。
市政府参事傅克诚教授关注到,海南开发初期,江上舟高瞻远瞩地提出,三亚最美丽的海滩亚龙湾不能成为个人和企业的私家花园,而要打造成公共海滩。这种前瞻性的开发思路在当时曾广受批评,今天却被证明是经得住历史考验的。几年前,杭州拆除西湖周边房屋,还湖于民;近期,深圳市提出建设15公里公共海岸线供市民散步休闲,这些都是对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市政府离任参事、原全国政协委员赵国通曾与江上舟共事十余年。他昨晚收看了这部电视片后说,江上舟虽是干部子弟,却不躺在父辈的功劳簿上,归国后不留恋“京官”美差,而选择在海南历经浮沉做出一番成绩。得知自己患癌后,他首先考虑的是事业的延续,奋斗到最后一刻。目前,上海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正需要发扬这种披荆斩棘的精神。
傅克诚还注意到,江上舟很注意引进归国留学人才,科技部部长万钢、展讯通信创始人武平、中微半导体首席执行官尹志尧等回国创业之初,都曾得到江上舟的大力支持,他在张江被誉为留学生的领路人。她说,如今很多“海龟”变成“海带”,着实可惜,如何用好用足这批人才,江上舟的精神与做法值得借鉴。
本报记者 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