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日本大地震及海啸重灾区宫城县,51岁的石卷市民阿部浩,很可能是唯一一个分文不取的全职义工,堪称全县最忙的志愿者。地震后,他为了留在家乡帮助受灾同胞,主动放弃了从事33年的事业。昨天下午,记者走进阿部浩的板房办公室,和他聊聊这忙碌的一年。
“家乡受大灾,我没理由走开”
阿部浩递上名片,指着上面的名字,用中文说:“阿部浩。”他会说的词汇还有“加油”“好吃”和“谢谢”。
他是土生土长的宫城县石卷市人,从没到过中国,高中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服装公司当会计,一干就是33年。“我很喜欢这份工作,一直把它当作‘终身事业’。”他之所以会说几句中文,是因为多年前曾负责公司的研修生项目,向几名中国研修生偷学的。
11年前,他加入志愿服务组织国际狮子会,闲暇时间坚持参加志愿服务。去年,石卷遭遇地震海啸双重打击,伤亡惨重。阿部浩家的房子地势较高,没有受损,亲人也都平安。他却在避难所住了6个月,只因为想陪在受灾同胞身边,多做一些志愿服务。
地震后,企业停工,总公司决定放弃石卷市场,力邀老员工阿部浩到新泻分公司任职,他却一口拒绝,并在3月20日主动辞去了“终身事业”。阿部浩不想独自躲在家里,更不想一走了之。“家乡受了这么大的天灾,正是同胞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没理由走开。”
地震发生至今,几乎没休息过
地震突发时,阿部浩在公司,“根本站不住,只能趴在地上。”他一边说,一边不由自主地站起身,趴下,做示范。
震动稍停,他和100多名同事一起转移到临近的石卷市大街道小学。约半小时后,他在教学楼顶眼睁睁看着海水袭来,吞没公路、汽车、平房、大树。
逃生后,阿部浩立刻投入救援。在警察、自卫队和消防署赶来之前,他已组织起了多人的救援队伍。搬来梯子,爬树上房,救出多人,“但从泥水中抬出的,更多是遇难者遗体。”
震后一周,阿部浩联系上了国际狮子会,开始统计灾民伤亡和损失情况,寻找失踪者,每天徒步数十公里。接着,各地救灾物资蜂拥而至,他坚守避难所,负责接收、统计、分发,“晚上偶有小偷,要通宵值班看仓库。”阿部浩说。去年六七月间,陆续有灾民离开避难所,搬去板房。9月3日,等到最后一个人离开自己负责的避难所,阿部浩才回家。
忙碌并未停歇。参与募捐,组织活动,慰问灾区,接待各地志愿者……身为国际狮子会在石卷的负责人之一,从地震发生至今,阿部浩几乎没有一天休息。
改厂房做仓库,建平价洗衣房
“辞职后,你要做这么多志愿服务工作,国际狮子会付你工资吗?”阿部浩听到记者的问题,猛地抬起双手,手臂在胸前用力交叉。这个手势在日本代表“NO”。
他强调说,这些年在国际狮子会没有拿到过任何报酬,不管自己有没有工作。“所有志愿者都是义务劳动,一分钱捐款也不会进入我们的腰包,这是原则问题。”
昨天的采访地点是阿部浩的板房办公室,由国际狮子会拨款建造,兼具可移动避难所和临时宿舍的功能。墙边堆放了十多床被褥,可供附近灾民和各地志愿者临时居住。
透过板房窗户,能看见一家废弃的服装公司——阿部浩曾经奋斗了33年的地方,如今只剩空巢。只有他在坚持,将公司的厂房改为仓库,存放救灾物资。破败的职工宿舍被拆除后,原址建起了一栋新房,已开始装修。下月末,这里将成为洗衣房,向周边市民长期优惠开放。
“我做过调查,问大家急需哪些帮助,不少人反映,缺一个洗衣房,最好带有烘干功能。”阿部浩解释,地震之后,许多石卷市民担心空气质量,不愿把衣物晾在室外。新洗衣房计划摆放8台烘干机和4台洗衣机,服务并不免费,但比市场价低三成,所有收入将用来帮助更多人。
面对生存压力,阿部陷入两难
阿部浩透露,辞职后的收入来源,是失业保险金。每月能领取16万日元(100日元约折合8元人民币),到今年9月为止。半年后,他将面临生存危机,“到时候只能想办法再就业,但我到目前为止,根本没时间去想找工作的事,不想分散精力,影响志愿服务。”去年辞职时,阿部浩属于服装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负责财务、人事等工作,月薪约38万日元。要想找一份同等收入的工作,谈何容易。阿部浩介绍,石卷市共有大约16.2万人,地震后,多达1.2万人失业。
聊起工作,阿部浩突然皱紧双眉。他正处于两难境地——9月后,不找工作就没收入,生活难以为继;一旦找到了工作,手头的志愿服务工作又要大受影响,自己同样放不下。他只能暂时选择“不去想”。
一年来,他全身心付出,获得周边市民交口称赞,但一直没有得到爱人支持。“她每天都会在我耳边唠叨,说赚不到钱,为什么还做得那么开心。”妻子在一家餐饮企业当外卖接线员,收入微薄,每月不足10万日元。
“这一年很累,没赚钱,没有时间娱乐,但真的很满足。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我收获了太多感谢,有这些情感回馈,就知足了。”他微笑着说,“儿子已经长大成人,房贷也都还清了,现在家里没有很大经济压力,钱只要够花就行。” (本报宫城上午电)
【焦点关注】
“哦!勇气!”
“OH!GUTS!”论词义,在英语里是“哦!勇气!”的意思;论发音,在日语中是“雄!胜!”的意思。现在,它有了另一层意思:宫城县石卷市雄胜町一家水产养殖公司的名称。
公司负责人是51岁的伊藤浩光,7年前开始渔民生涯,在家乡雄胜町从事水产养殖。去年,他成了灾民。海啸不仅冲毁了伊藤家的房子,还卷走了他赖以生存的渔船渔具,个人损失高达6000万日元(100日元约折合8元人民币)。
去年8月10日,伊藤和11个渔民合作开出公司,抱团取暖。官方网站同日上线,设计精美,由当地一些热心志愿者帮忙制作。网站首页上有一张大幅照片——蓝天,白云,海岸,几个渔民并排站立,同时抬臂握拳,灿烂微笑。公司标志“一个握紧的拳头”正是伊藤浩光的创意。“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勇敢地渡过难关。”
缺钱缺设备,伊藤想到向社会集资,新公司以每份一万日元的价格吸收国内外股东入股,计划募集5万份共5亿日元的运作资金,日后的收益按相应股份分红。
去年9月,首批牡蛎幼苗入海时,将近200名股东前来参加。“这样既能解决资金问题,又让许多希望援助灾区的人亲身参与,并有所收获。”
再过半年,将迎来牡蛎收获的季节。即便秋天大丰收如期而至,也可能受海啸与核污染影响,打不开销路。“所以现在最重要的,先要想办法努力开拓市场。”
昨天早晨刚上班,伊藤浩光显得有些疲惫,办公室的电话响个不停,他必须打起精神,应付繁忙琐碎的业务。最近,公司重点做海裙菜生意,已小有成绩。办公桌上的传真机里,累积了大量订单,从东京和横滨等大城市发来。订单上印着伊藤对家乡的赞美——“雄胜的早春,无比美丽……”
海啸早已远去,雄胜湾恢复了往日的澄澈与宁静。在蓝天白云和碧波的映衬下,几艘小船停泊在码头,轻轻晃动,等待再次起航。
【重访日记】
细节决定成败
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晴转多云
连日采访灾区,对几个细节久久难忘。
在仙台的废车停车场,所有车辆入库前会接受详细检查,并被抽光所有汽油。因为一旦汽油渗漏进土壤,容易导致污染,危害可能延续数十年。抽光汽油还不够,为杜绝哪怕一滴残油渗入土壤,仙台市明确规定,废车停放时不可直接接触土壤。柏油、水泥地面,及曾经的网球场,都成了废车的新家。
日本人的许多习惯,没有因为灾难而发生任何改变。
应急板房门口,设有详细的垃圾分类区,所有临时居民都严格遵守。住在福岛市宫代第一应急板房区的金泽一喜说,即便去年在福岛县相马市综合体育馆避难时,也常有志愿者现场提醒避难者,勿忘垃圾分类。
公路上,前车减速时,会打开双跳灯,提醒后车;变道后,前车也会打开双跳灯,感谢后车的礼让。电梯里,有人中途离开,双脚都已跨出电梯门,还会半转身,伸手去按“关门”键。这些细节,犹如绵长内力,让日本人在屡遭天灾后,仍能笑对“再生”。
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