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2:长三角/社会·生活
     
本版列表新闻
住5平方米陋室,吃简单饭菜,在浙江德清——~~~
住5平方米陋室,吃简单饭菜,在浙江德清——~~~
住5平方米陋室,吃简单饭菜,在浙江德清——~~~
住5平方米陋室,吃简单饭菜,在浙江德清——~~~
住5平方米陋室,吃简单饭菜,在浙江德清——~~~
住5平方米陋室,吃简单饭菜,在浙江德清——~~~
住5平方米陋室,吃简单饭菜,在浙江德清——~~~
     
2012年03月1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住5平方米陋室,吃简单饭菜,在浙江德清——
八旬拉煤老汉24载积蓄设道德奖
李敏
  老伴去世后,他从农村来到镇上,开始了拉煤的营生。24载,他风雨如一,租住陋室,自食其力,攒来的每分汗水钱,除了自己苛刻的开支外,都捐给别人。2008年汶川地震,他更是一口气拿出仅有的11000元,感动中国…… 

  他叫陆松芳,前不久,他刚给受助人颁发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捐助基金。

  找不着的陆松芳 

  日前,记者从杭州驱车直奔德清新市。在这座千年古镇,要打听陆松芳,人尽皆知。“这老头啊,好老汉啊,你找他,恐怕难。”确实,要找到他,得守株待兔。他拉着车穿巷入户,在蜿蜒逼仄的古镇弄堂里,或者在几里以外的闹市饭馆送煤。连与陆松芳相当熟识的南昌社区主任翟永梅也只能说“我骑着电动车,试试帮你找找他去。” 

  在翟永梅找他的当儿,记者坐在新市粮油公司门口的李老大羊肉店。当地政府为照顾年迈的陆松芳老汉,免去其跑7里之外煤场拉煤之苦,在东升公园旁边的粮油公司内,特地设了个中转站,煤店两三天运一车过来,两吨。 

  “两三天,给他五吨他都拉得完。”羊肉店李老大说,当地考虑到他年纪大,特意控制了运煤的数量。 

  新市古镇民俗是,早上喝老酒,吃羊肉,侃大山。当许多老顾客一大早光临李老大羊肉馆时,陆松芳已经吃好了自己用电饭锅烧的隔夜米汤,推着车出了门。 

  陆松芳不用手机,也不懂电脑,但记住了李老大店里的电话。因为这个号码有用,推车出门,穿街过巷,告诉各家各户这个号码,需要煤就打电话。 

  到中午12点多,记者远远看到一个佝偻的人影飞快地驮着板车小跑来。身材瘦小,1米5的个儿,头发稀疏,他就是陆松芳。刚刚过去的2个多小时里,老人送了3户人家的煤饼,其中一户在6华里之远。 

  弄不懂的陆松芳 

  下午1点了,陆松芳问了声记者:“吃过吗?”记者摇摇头,他拉起记者去了自己家。 

  南汇街40号,陆松芳从装钱的薄膜袋里掏出了钥匙,开了院门。陆松芳租住在里面的一间,30块钱一个月。政府要给他安排好一点的住处,他坚持不要,拒绝了多次。在这个老屋里,一住就是24年。 

  窗沿上晒着陆松芳洗净的解放鞋,推门进去,有股霉味,至多5平米大小的单间,唯一一台新式电器就是电饭煲。一根衣绳从床头拉到了墙上,搭拉着还有煤印的毛巾和几件破衣裳。房间里有一个糖果罐,陆松芳说平时不吃,用来招呼客人的。晚上,他睡觉前,会喝2两烧酒,烧酒是塑料瓶装,最廉价的那种。 

  陆松芳不抽烟,不爱吃肉。这天的主食是之前做好的剩饭,和干菜土豆。在陆松芳眼里,自己捐11000元给地震灾区根本不算啥,很多人不知,他捐的11000元,相当于每天拉三车煤,要风雨无阻229天才能赚到。 

  2008年大孙子结婚,他给了200块钱。有旁人说他小气,他跟孙子说:“你们年轻,自己劳动会挣钱。” 

  陆松芳一个月最多挣1000多块钱,他除了近乎苛刻的开支外,全部存起来,交给德清公民道德纪念馆的基金会。拉煤挣的钱加上社会各界的慰问金,共3万多元。 

  刚过去不久的春节,耳朵生了冻疮,老人不舍得治,但他舍得用钱去买十几箱苹果,拉回老家乡下,给村民小组每家每户送一箱。 

  因为老人感恩 

  从小陆松芳穷,父亲早逝,母亲小脚,不能干活,弟弟是饿死的,自己是吃“百家饭”长大的。母亲一直教育他,要回报曾经帮助过他们一家的人。 

  报恩,就成为了陆松芳心里搁不下的心事,一搁,就是一辈子。 

  陆松芳儿子在邻村,经常来探望老人,劝他别拉煤了。陆松芳把孩子支回去,又挨家挨户地送煤饼。 

  修新市大桥,他捐了600元,有个村子桥塌了,他拿出1000元,发洪水了,他又拿出1500元,村里修庙,他也捐钱……   李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3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4版: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第A05版:评论
   第A06版:综合新闻
   第A07版:科教卫新闻
   第A08版:民生新闻
   第A09版:财经新闻
   第A10版:社会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法治视窗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3·11”东日本大地震一周年重访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广告
   第A20版:文娱新闻·艺术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3·15专刊
   第A25版:3·15专刊
   第A26版:读者之声
   第A27版:广告
   第A28版:理财·银行保险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公众服务
   第A31版:职场方圆
   第A32版:上海人家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游走都会
   第B12版:旅游城市/域外风情
   第B13版:上海闲话
   第B14版:读者俱乐部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第B1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8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9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0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1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6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7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28版:资讯生活·旅游
八旬拉煤老汉24载积蓄设道德奖
背街小巷挖潜车位
温州开通中学生公交专线
杭州首批公共自行车退役
南京部分高校停车场向社会开放
一碗粥温暖一座城
广告
新民晚报长三角/社会·生活B02八旬拉煤老汉24载积蓄设道德奖 2012-03-13 2 2012年03月1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