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山村走出宰相
陆巷村形成于南宋初期。到了元明清时期,陆巷人开始不满足于偏安山村的生活,纷纷走南闯北,读书经商,陆巷村也因此走向兴旺。其中,村里最著名的家族当数王氏。
王氏始祖出过四代武将,其中有一位千七将军,三个儿子分别叫万六将军、万七将军、万八将军。王家何时定居陆巷说法不一,能够肯定的是,明朝宰相王鏊就出生在这里,村里的惠和堂,就是他的故居所在地。
王鏊25岁参加举人考试,一举考中第一名(解元),第二年参加会试,又中了会元(会试第一名),殿试时据说许多考官都推他为状元,但主考官硬是找了个借口,把他定为一甲第三名——探花,结果王鏊跟“连中三元”没了缘分。
考进士没中第一,王鏊做官还是做到了最高级。他为人正直,品德端庄,正德元年至四年(1506—1509年)担任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又称阁老)。唐伯虎称他“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
走进陆巷村,三座写有“解元”、“会元”、“探花”的高大牌坊就会映入你的眼帘。根据史料记载,历史上村里还有另外两座牌坊,一座写着“登俊”,另一座写着“阁老”。这些牌坊,都是为王鏊而立的。
王鏊之后,陆巷王氏家族人才辈出,明清时期先后出了1位状元(王世琛)、10名进士、17名举人,现当代则涌现出王守武、王守觉等中科院院士和数十位知名教授。陆巷村也因此而名扬四海。
抗日义士家喻户晓
叶氏也是陆巷的一个大族,历史上也曾人才辈出。他们的祖先叶梦得是宋代词人,担任过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曾寓居陆巷村,村里已经整修一新的宝俭堂,据说就是他的故居。叶氏子孙中也出了20多位进士、举人,好几十位学者教授。其中,抗战时叶家的叶云乔是当时家喻户晓的英雄。
据东山文史专家杨维忠介绍,那是1937年8月14日,中国空军在上海上空与日军进行交战,主攻目标是空中的日机和黄浦江上的敌舰,毕业于杭州笕桥空校的叶云乔也参与了这场战斗。中国空军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顽强作战,击落了多架日机,还击沉了江面上的部分日舰。
疯狂的日寇调集几十架飞机围攻中国空军,叶云乔驾驶的飞机被敌机击中,浓烟直冒,他的腿部也多处受伤,鲜血直流。
眼看飞机就要坠毁,但叶云乔知道,飞机上还有许多没投完的炸弹,如果连机带弹掉下去,繁华的上海市区将成为一片废墟,导致大量无辜居民死伤,于是他强忍伤痛,驾着熊熊燃烧的飞机飞到郊外,才跳伞逃生。被送到医院后,他还念念不忘早日重上蓝天、抗击日寇。
陆巷古村名人辈出
陆巷古村背山面湖,桔林葱郁,面积35万平方米,人口2400人,保留着一街(紫石街)、六巷(文宁巷、康庄巷、韩家巷、姜家巷、旗杆巷、固西巷)、三港(寒山港、陆巷港、蒋湾港)为构架的明代村落格局。
古村自王鏊而后,明、清两代名人辈出,使这个仅有百户的山村,巨宅鳞比,牌坊相接,其道路之修整,屋宇之恢宏,冠于江南。
古村内原有明清时期厅堂72处,目前仍有明代建筑19处,数量居江南古村之首;清代到民国时期建筑25处。这些古建筑的类型包括祠堂、牌坊、客栈、第宅、民居及公共消防用房等。三港的驳岸河埠保存基本完好。
与许多南迁家族一样,最早定居陆巷村的家族,男主人大多是武将出身。像姜家始祖,据说还担任过岳飞手下的太湖水军统领。姜家现存的明代建筑双桂楼。至于佐证姜家祖先跟岳飞关系的物证,主要有三件。一是姜家庭院里的一块长方形石头,上面刻着“姜玉霏堂”字样。“玉霏”两字跟岳飞的读音十分相近,姜家世代相传,取这个名作为堂号,为的就是纪念岳飞这位始祖的上司。第二件物证是双桂楼梁架上的山雾云(装饰性木构件)造型奇特,整体看起来就像是一只飞鸟。第三件物证是棹木,上面也刻着鸟的图案。据说,这些都象征着岳飞的“飞”字。 施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