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认为,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领域、餐饮和集体供餐以及食品进口等5个环节中,生产加工环节是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最大的环节,占79.5%;其次是餐饮和集体供餐环节,占9.5%。其中食品进口是相对安全的环节,仅有1.8%的被调查人员认为进口食品存在安全隐患。相对于生产加工而言,种植养殖、流通领域两个环节,消费者认为其存在安全隐患的比例要低得多,分别是9.2%、6.3%。
刘少伟说,目前,农作物作为食品链的源头,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基因种子的使用,土壤结构、水质环境的变化等方面的原因,已经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此外,农药、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等因素都极容易产生问题食品。然而从上述调查结果看,自然环境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仍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刘少伟建议,我国食品监管部门当务之急应进行有效整合。眼下,从田头到餐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分别见于《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监管职能分属于农业、环保、林牧渔业、卫生、技监、经贸、工商、海关、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造成既有监督越位和监督重复,又有监管缺位和监管空白,形成“九龙管水,不如大禹一人治水”的尴尬局面。这种局面须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才有制度性的保障。
本报记者 张炯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