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文娱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挑山女人》研讨会侧记
~~~——《挑山女人》研讨会侧记
~~~——《挑山女人》研讨会侧记
~~~——《挑山女人》研讨会侧记
~~~——《挑山女人》研讨会侧记
~~~——《挑山女人》研讨会侧记
     
2013年03月22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只有接上“地气”
才能赢得“共振”
——《挑山女人》研讨会侧记
王剑虹
  由宝山沪剧团创排的《挑山女人》自首演以来引起了圈内外的关注,昨天,来自北京上海的专家学者在沪举行研讨,对于这部“接地气”“有大爱”现实主义题材戏曲作品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这部作品能被打造成沪剧保留剧目。 

  接地气 真实感人 

  京昆专业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表示:要把真人真事又是当代的农村题材成功搬上戏曲舞台,难度是不言而喻的,被圈内的同行认为是“自讨苦吃”。然而,《挑山女人》的首演就被观众认同了,让专家首肯了,决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是宝山沪剧团长期以来坚持以现实生活为源泉进行艺术创作的必然结果。 

  《挑山女人》讲述的是一个安徽齐云山女挑夫的故事,既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也没有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更没有华美夺目的服装造型,但这出戏却真正打动了专家和观众的心。戏剧评论家戴平认为:“这出戏的成功再次证明,能真实表现平民百姓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接地气’的作品,是受广大观众欢迎的。”来自北京的著名戏剧评论家龚和德表示:“这是一台人民性非常强的好戏。这个戏表现的是草根人民的生活状态,他们的精神境界、命运,所以它才会感动很多很多人。” 

  观众代表周平表示,与华雯以往塑造的一些女性形象相比,《挑山女人》中的王美英或许缺少“高大”、更为“草根”,“而正因如此,她也就更接近我们,更让人感动、感激、敬仰乃至流泪。”《挑山女人》编剧李莉也直言,之所以很多观众看戏时并没有挑缺陷,就因为这个戏找到了和观众的“共振点”。 

  有大爱 向上向善 

  《挑山女人》是出苦情戏,但苦中处处能见人间的真爱和大爱。《中国戏剧》杂志总编赓续华表示:“这出戏的审美在价值观上是向上、向善的,这个点非常好。”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吕育忠表示:“沪剧《挑山女人》所展示出的是为人之母的大爱、大义、大忍。”马博敏认为,《挑山女人》在人物精神层面上的挖掘非常充分,原型汪美红生活艰难、命运坎坷,但创作者更注重的是眼泪背后这个非同凡响的女人的理想志气和自强不息的精神,让人体会到了该剧苦中见精神、苦中见大爱的内涵立意。《上海戏剧》杂志主编胡晓军则认为《挑山女人》呼唤的是做人的“精气神”,而这正是当今社会非常缺乏的。 

  上海和北京的专家也对该剧提出了不少诚恳的意见和建议。中国剧协副主席罗怀臻表示“很希望当我们的调子提高了以后,不能因为这个剧重要就将非戏剧化的因素都介入了,依然要保持接地气、朴实的风格。” 

  新现象 值得关注 

  文艺评论家郦国义提出,要重视宝山沪剧团现象。20多年来,宝山沪剧团平均不到两年就推出一部原创现代大戏,创作一部,打响一部。这些现代题材的大戏,继承了沪剧善于创作现代戏的传统,满腔热情地表现现代题材的作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 

  文艺评论家毛时安认为,宝山沪剧团推出的这些原创首演大戏,给上海乃至全国戏曲舞台带来了一大批新剧目,满足了观众对于新戏的欣赏要求。这些剧目全部取材于现当代生活,始终紧扣着时代脉搏的跳动、变化,回应时代迫切期待解答的精神需求。在这些原创新戏中,由华雯领衔的宝山沪剧团塑造了一批光彩照人、真切感人的正面舞台典型,唤起了广大观众内心的良知,激发了观众内心的正能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本报记者  王剑虹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评论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民生新闻
   第A06版:科教卫新闻
   第A07版:春令热线
   第A08版:社会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新闻
   第A11版:广告
   第A12版:早间点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文娱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财经新闻
   第A21版:新民环球
   第A22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23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24版:新民环球/人物·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3版:休闲
   第B04版:休闲/全家乐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现代家居
   第B10版:现代家居/实用谋划
   第B11版:艺术家具专版
   第B12版:家装之窗
   第B13版:广告
   第B14版:专版
   第B15版:专版
   第B16版:专版/幸福之门
   第C01版:新尚
   第C02版:品牌专题
   第C03版:名品风范
   第C04版:名牌柜台
   第C05版:秀场故事
   第C06版:城市品质
   第C07版:城市品质
   第C08版:美容扮靓
   第C09版:新尚专访
   第C10版:走近大牌
   第C11版:标志产生
   第C12版:创意单品
   第C13版:明星潮事
   第C14版:饕餮生活
   第C15版:市场之窗·广告
   第C16版:市场之窗
因为直面人生 所以直抵人心
只有接上“地气” 才能赢得“共振”
编剧于正遭掌掴
可悲的炒作
越剧面目一新 观众又惊又喜
戴娇倩成“咆哮姐”
新民晚报文娱新闻A16只有接上“地气”
才能赢得“共振”
2013-03-22 2 2013年03月2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