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地铁途中,听到一对寻常中年夫妻间的对白,讨论如何准备晚上儿子回家的小菜。
丈夫说,“今朝儿子回来吃饭,弄点什么小菜?”
“喏,山药、豆苗,炒炒伊,已经两只小菜了。”
“个么荤小菜呢?”
妻子想想,“昨天的红烧肉还有点嘞。”
丈夫点点头,“儿子最欢喜吃番茄炒蛋,我是已经吃腻掉了。今朝我只拿三只小番茄加两只蛋炒炒,你们吃就够了。”
他们绝不会料到,站在身旁的一个陌生姑娘有多么喜欢这段对白,不仅仅因为这种对白对她来说是那样熟悉,几乎每天都可以在父母口中听到。
我突然想起最近在我母亲的同学葬礼上的一幕:她女婿是个典型的“丁克一族”加“空中飞人”,一年365天几乎有300天都与妻子不在一座城市。这天清早特地从北京赶回上海参加岳母的葬礼。
可与我想象的相去甚远,葬礼上他既未搀扶悲痛的妻子,也未露悲色,却显得心不在焉,甚至有些不耐烦。葬礼进行到一半,突然响起一阵手机铃声,只见他匆匆退向门口,一边接起电话说,“放心,今天下午我就能飞回北京。”是的,他肯定在为他们的未来打拼。但如果这一幕发生在我母亲的葬礼上,绝对会成为我一生的噩梦。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你在这里,心却不在这里。
诚如我的一位男性朋友所总结的那样,“没有一个女人不喜欢美丽的鲜花、浪漫的惊喜、精美的首饰。”可比起这些,我问心无愧地说,我更爱地铁上这段寻常的对白。作为一名85后的未婚女性,我期待自己今后几十年的婚姻里,能够经常听到丈夫与我发生如文章开头地铁上那对夫妻般的对白。无论这种对白将会发生在宝马、荣威、QQ各种不同品牌的私家车里,还是发生在地铁或公交车上。
地铁上的对话还在继续。
“那么汤呢?”丈夫又问。
“昨天不是有牛肉汤吗?放点线粉进去。”妻子回答。
“我不要吃线粉呀。”丈夫提出。
“奇怪哇?你不要吃我要吃的呀。”
丈夫不响了,然后他转到其他话题。
这段话同样让我很有感触,也许这就是婚姻能够历久弥坚的秘密——妥协。是的,比起包容缺点,更重要的是能够为一些根本没有对错的琐事和重要的事妥协。明明自己不喜欢、不赞成、不愿意,却心甘情愿或者不情不愿地为了对方妥协。
可是作为一名女性,我倒并不期待这结尾一定是“丈夫不响了”。其实也完全可以换成“妻子不响了,然后她主动转换了话题”。
婚姻幸福与否并不在于你坐在宝马或者自行车座上,而在于你能否拥有并且珍惜每一段发生在宝马或者自行车里的这种家常对白和琐事。婚姻,正是由这样一段段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家常对白和琐事所组成的。爱情在这里落脚,幸福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