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验收标准,厨房只需安装普通陶瓷水斗,但业主入户后一般都拆掉重装。为此,特地安装了重量轻、可回收的塑料水斗,标准提高了,看上去也美观,业主可直接使用。
“把自己当成住户,才能造出宜居的保障房。”上周,在浦江新一轮选址基地08-05地块动迁安置房基地,负责施工的上海建工七建集团的项目经理赵欣如此表示。
窗户渗水,是房屋工程的质量 “通病”。究其原因,在于门窗框安装时洞口空隙太大,后期装饰密封不严。而在上海建工七建造的这个保障房基地,所有的门窗问题,全都在施工时高度重视。窗台设置排水坡度,严格控制窗框预留孔洞为2—3厘米,最后采用细石混凝土填塞。换句话说,留孔留得小,封闭封得牢,窗户就不渗水。
曾有几位黄浦区的动迁居民“突然袭击”,组团到工地现场看房。看了一圈,几个人对窗台坡度设计大为赞赏。工地安装施工负责人沙汉涛说:“窗户漏水,业主心中挖塞,有时候家里没人,损失很大。其实,施工时我们做一点点努力,就能让老百姓满意。”
在上海,一些业主住进新家不久,有时会发现家中的地坪或墙壁出现裂缝。房子虽不至于为危房,但业主心中惶惶。
在08-05基地,这个问题就被克服了。在楼板内,施工队将钢筋布置成“双层双向”,也就是说,增加了楼板的牢固度,有效抑制了结构裂缝。多加了钢筋,工程成本每平方米增加了4元。这个成本,在七建的施工人员看来,属于“一点点”,因为“房子质量得到了保证”。
至于墙面裂缝,他们的办法是,在墙体混凝土和涂料两种材质之间,增加“抗裂布”。相比以往使用的“网络布”,“抗裂布”的张力更强,能更好地防止外墙开裂和面砖脱落。
在七建的项目经理部,管理人员常常“头脑风暴”,讨论“假如我是住户,希望房子怎么造?”于是,一个个“金点子”被建设和设计单位采纳了:天花板上的灯盒,尽量居中,给储物柜留出足够的空间;室内排水管,由普通管子改为具有降噪效果的UPVC芯层发泡管……
项目经理赵欣表示:“保障房就该有质量保障,让老百姓住得舒心、放心,这样大家开心!”
本报记者 晏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