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卫镇永联村地处沪浙交界,境内水陆航运畅通,南有黄姑塘,西通浙水,中有白泾南北贯通,明初洪武年间始建的扶王埭镇就在永联村内。
扶王埭镇当年商界云集,市面兴旺,街道东西沿河长460余米,可以想见当年的盛况。
集镇客商云集,千百年来,永联地方兴建了多个集镇和村落,如古镇就有典下桥、扶王埭;村落有杨家埭,周家棣,乌窝里;商铺就有载油糟坊、何油车等。
编写组人员通过查阅史志,再走村访户调查研究,对永联村的10多个地名一一作了收集整理。
如古镇典下桥,唐天宝年间,市河中建一“典下桥”而得名。千百年来,典下桥镇商行林立,生意兴隆,这些地方昔日的繁荣景象的记载,对后代了解村落的演变和发展,无疑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
《永联村志》地名志专辑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是在忠实记录地名过程中,对当地的名人轶事也作了记载。
比如,在对扶王埭概况作了介绍后,记录了永久村四组出身的“双枪黄八妹”的一生,对她在8年抗战中的事迹作了公正的记述。在记载张家桥来历的地名时,对出身在永联村4组的中国著名雷达专家、预警机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王小漠作了简要介绍。
在《永联村志》地名志专辑中,还对名特优产品作了收集整理。例如,“载洪糟坊”生产的“三伏晒油”和“洪康糟蛋”,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就名盛一时,产品远销小琉球诸岛,现今“载洪糟坊”虽不复存在,但“糟坊里”还名传至今。 (劳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