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9: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
肝癌诊治上获重大突破
施捷
  本报讯 (记者 施捷)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及其团队在肝癌早诊早治、预测复发转移技术上获得重大突破,两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已分别实现上市或签约转化。

  记者从今天上午的专题发布会上了解到,樊嘉团队研发的“7种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检测试剂盒”,仅需采集0.2毫升的血浆,通过对其中的7个肝癌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检测结果的综合评估,即可准确诊断肝癌,其灵敏度和特异性均达80%以上。目前这一成果已成功转化为普遍适用于临床的体外诊断产品并生产上市,2018年起将率先在全国20个省多中心临床使用推广,可望成为临床医生肝癌诊断、病人预后监测和疗效监测更为有效的一种工具。

  另一项技术成果——“全自动循环肿瘤细胞分选检测系统”,采用樊嘉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检测到的“外周血中干细胞样循环肝癌细胞”,作为肝癌切除术后复发预测新指标,并自主研发了多种分选检测技术,同时成功研制了原型机和检测试剂盒。中山医院与上海顿慧医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技术专利转让协议》和《技术专利许可协议》,以3000万元人民币将研发过程中产生的8项核心发明专利授权转让或许可。

  “这两项研发成果分别对应肝癌的早期发现和诊断、肝癌治疗效果实时动态监测,以及肝癌复发转移和诊治疗效预测,是现有肝癌诊断治疗领域的重大技术创新,突破了以往限制肝癌病人手术疗效的瓶颈,有望开创肝癌领域诊治的新纪元。”樊嘉院士今天在介绍相关成果时还表示,两项重大研发成果顺利实现临床转化,也是中山医院积极推进诊疗新技术转化中心“医-研-产”创新模式的又一次成功实践。

  在今天同期举行的“中山-顿慧诊疗新技术转化中心‘医-研-产’创新模式论坛”上,樊嘉院士向与会者报告了打通“医-研-产”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经验。据了解,中山医院通过与创新医疗企业合作,成立中山-顿慧诊疗新技术转化中心,实现了从医院-转化平台研发-企业生产-实验室应用“四点一线”高度统一的协作模式,研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疗新技术。通过创立“医-研-产”新模式,打通医学创新、转化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无缝整合。这一新模式不仅将加快我国先进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更能有效提升我国国产诊疗新技术核心竞争力至国际先进行列。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上海两会·新民眼
   第A04版:上海两会·焦点
   第A05版:上海两会·关注
   第A06版:上海两会·话题
   第A07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8版:上海新闻·广告
   第A09版:上海新闻
   第A10版:上海新闻
   第A11版:上海新闻
   第A12版:财经新闻
   第A13版:国际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文体新闻
   第A16版:文娱/文体新闻·广告
   第A17版:文体新闻/体育·广告
   第A18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9版:夜光杯
   第A20版:夜光杯
   第A21版:阅读/连载
   第A22版:金色池塘
   第A23版:金色池塘/晚晴风景
   第A24版:广告
克隆猴带来疾病治疗光明
社会责任
年宵花市开市
中小学生今起放寒假
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 肝癌诊治上获重大突破
美国版上海新闻A09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
肝癌诊治上获重大突破
2018-01-26 2 2018年01月2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