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理先父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张他亲笔签署的卡片—“木刻之友”纪念卡片。该卡片长15.8厘米,宽10.8厘米,正面左方刊印一幅木刻作品《输送》,作者为我国著名木刻家王琦。右侧则钤了一枚正方形的篆书之印“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章”(红色印泥)。下面是姓名栏,上有我父亲的亲笔署名,并在编号栏填有“167”字样。反面则印有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征求“木刻之友”的办法。该办法说明了征友的宗旨、加盟的条件及应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王琦的木刻《输送》,创作于1943年12月,画面刻画的是抗战题材,很好地体现了为争取反“扫荡”斗争的全面胜利,敌后军民忍辱负重,勇往直前的精神。画面上一队人马穿山越岭,肩挑马驮,为前线输送抗战物资,虽然山路崎岖,困难重重,但是依然风雨无阻,同仇敌忾,奋然前行。此作品刀法犀利,层次分明,远山近树,高云低路,中间则横贯一队前行的人马,远处似闻炮声隆隆,近处马蹄声声。
王琦(1918-2016.12.7)重庆人。著名版画家、艺术理论家。1937年毕业于上海美专,1938年在延安鲁艺美术系学习。他是中国版画艺术奠基人之一、中国新兴木刻运动参与者。1949年以来,先后主编了《美术研究》《世界美术》《版画》《美术》《中国新文艺大系1976—1982美术集》《当代中国的美术》《美育丛书》《外国版画百图》等书刊杂志,历任中央美院教授,中国版画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主席,中国美协会理事、常务理事、副主席、党组书记、顾问等职务,为推进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的前身是“中国木刻研究会”,成立于1942年1月,由王琦、丁正献、刘铁华、黄克靖领导。1946年5月“研究会”迁回上海,改名为“中华全国木刻协会”,由李桦、野夫、王琦、陈烟桥、杨可扬、邵克萍、赵延年、麦秆、汪刃锋、陈珂田等负责。协会先后在上海组织举办了“抗战八年木刻展”(1946年9月)、第一届全国木刻画展览(1947年4月)、第二届(1947年11月)、第三届(1948年5月)、第四届(1948年11月),并到南京、杭州、宁波、温州、桂林、重庆、香港等地巡回展出。由于这些木刻作品主题深刻,题材广泛,表现手法多样,因此引起了美术界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在中国现代版画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协会还先后复刊或出版了《木刻艺术》杂志(1946年8月)、《抗战八年木刻选集》(1946年9月)、《新木刻》周刊(1947年5月)、《中国版画集》(1948年)等画集。
“木刻之友”是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在上海组织的爱好者群众团体,曾吸收青年学生、教师、店员和工人木刻版画爱好者百余人,参加版画讲座等加以辅导。同时,与中国木刻用品合作工厂合作,联袂举办了数期“木刻函授班”,吸收了一批有志于版画艺术的青年并加以培养。该组织在1949年解放后,随着全国性美术组织的成立而停止活动。我父亲爱好艺术,其是何时加入“木刻之友”,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