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过一篇《瓶塞的艺术》,专门说各种艺术性很浓的酒瓶塞子。这一篇要说说葡萄酒的软木塞,它不是后加的瓶塞子,而是和葡萄酒“与生俱来”的。
我曾经收藏上百个软木塞,喝一瓶葡萄酒就留下一只,闻闻有酒香,感觉不错。后来觉得占地方,意思也不大,有个朋友的酒吧开张,我就送给他了,酒吧里有一大玻璃缸的软木塞。
后来我才知道,收藏葡萄酒的软木塞还大有讲究。好马配好鞍,好酒配好塞。高档的葡萄酒配置的是生长50年以上的栓皮栎的树皮做的软木塞,有弹性却压不扁,有小孔却不透水,它的微透气性既保证葡萄酒正常呼吸,又能满足酒的长期储存。在欧洲,比较讲究的主人请朋友到家里来品酒,打开葡萄酒之后,把瓶塞交给来客看,客人一看就得到了关于这瓶酒的全部信息。
稍差的软木塞气孔较多也较大,会发生渗流,于是,生产商会用软木粉和黏结剂来“填孔”。最差的软木塞是用残余的软木条做的,边角料。
我藏有法国五大酒庄的葡萄酒的软木塞,当然,它们都是用最好的软木做的——
我有1993年的LATOUR的软木塞(拉图,是雄性气十足的葡萄酒的代表);我有1988年的LAFITE葡萄酒的软木塞(拉菲,是法国最著名的酒庄);我有1980年的MARGAUX(玛歌,乃红酒中的“淑女”);我有1981年的MOUTON(木桐,是葡萄酒中的“文艺青年”);我还有一只1986年的“最老的明星”奥比昂HAUBRION的软木塞(见照片,软木塞的后面的那个软木蜡烛插座是我在软木大国葡萄牙买的)。
上述这些玩意儿最年轻的都有二三十年了。当然,我没有实力把五大酒庄每一年出品的酒都喝上一瓶,都留下一塞,意思意思可以了,“浅尝辄止”。
白酒是讲究年份的,一瓶存放了30年的茅台和一瓶3年前出品的茅台,当然是30年的更醇厚。葡萄酒也是讲究年份的,但它们不见得越老越好,要看当年的阳光、水分、风力、菌种……如果1991年下的雨过多,阳光不足,那么当年出品的葡萄酒就不是上品的,尽管牌子够老;如果1993年风调雨顺,那么其出品的酒就会比1991年的贵。
小小软木塞竟然是葡萄酒能不能长期收藏的关键,它透露的信息是那样丰富:如果一个软木塞白白净净,没有什么痕迹,那么,这瓶葡萄酒很可能是直立摆放的,酒塞碰不到酒液;如果一个软木塞是全身通红,说明这瓶酒是平放的,酒液浸透了塞子,甚至泡烂了塞子。葡萄酒应该是斜放的,大约让酒浸到软木塞的三分之二。过一段时间,还要把酒瓶转动一下,让另一个面也浸到酒。
拿到一个软木塞,立马可以看出这瓶葡萄酒是出自哪个国家,哪个酒庄,哪个等级,哪个年份。葡萄酒鉴赏家还可以从浸染的样子,推断这瓶酒陈年的时间和品质的优劣,推断酒的主人会不会保存葡萄酒和会不会喝酒。曾经有个酒庄老板,特地赶到澳门,为赌王何老板更换葡萄酒的瓶塞,因为这一批酒已经被收藏十多年了,必须换上新瓶塞,这样才能继续保存。当然,换下来的瓶塞是珍品了。
差的软木塞和瓶壁之间的空隙过大,造成葡萄酒过度氧化,甚至造成漏液。好的软木塞大小高矮正好(顶级的葡萄酒瓶塞稍微长一些),它能赋予葡萄酒单宁和香气,促进酒的成年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