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环境污染需要一个过程,通过专业学习,我们好像有能够回答奶奶问题的办法了!” “奶奶的疑问”、“青年的困惑”、“大学的探究”、“国情的理解”、“国家的行动”,身着绿色衬衫、胸系绿色丝带,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的5位小老师接棒娓娓道来,这场“大气中国说”从小视野切入,讲述身边的故事、科普环保知识、传播绿色理念,也体现出一群年轻的“环境人”激情澎湃的专业信念和家国情怀。
昨天,上海理工大学礼堂的舞台变身“讲堂”,一场激烈的讲师席位角逐正在进行——竞争者是大学生,成功者下学期将登上思政课堂的讲台,用专业实践、鲜活事迹和生动故事,感染、影响、教育身边的同学。这场“上岗竞争”吸引了2000余名学生参与报名,来自学校15个学院的18支团队通过竞讲选拔,来角逐上理工大学生讲师5组席位。
“让大学生走上讲台,给大学生讲思政课,讲述新时代的专业使命、专业发展、专业精神和专业力量,是上理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深化学校‘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成果。”上理工校长丁晓东说。学校以专业和课程为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让学生从被动听讲变为主动参与,真正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并主动传播;让学生从理论学习变为探索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激发学习积极性,建设良好学风,增强综合素养;也是为思政教师、专业教师、辅导员全员育人搭建优质载体,打造师生共同体。
本报记者 易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