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式及群众游行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作为思想理论界的代表乘坐“凝心铸魂”彩车,亲自参与并见证了新中国70周年国庆盛典。庆典归来,张教授在上海寓所接受笔者专访,分享他的感受。
现场见证盛典时刻
“10月1日上午,我们的游行队伍几乎是一路踏着歌声。上午9时就抵达了北京建国门外彩车集合区,紧挨着我们彩车的是‘中华文艺’彩车。”张维为回忆。歌唱家廖昌永第一个唱起《我爱你中国》,紧接着又是一曲《我和我的祖国》,现场气氛立即就活跃起来。许多人看到吴京也在彩车上,就大声喊“吴京来一个!”吴京就起了个调“团结就是力量”,大家跟着唱了起来。
张维为所在的“凝心铸魂”彩车周围,是由2232名北大学生组成的游行方阵。彩车上汇聚了不同行业的代表,其中有“中国机长”刘传健、南京站“158服务站”客运员代表黄吉莉、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唯一的农民工冠军许纪平等等。 “每个人都非常优秀,我们在一起相谈甚欢,无论是大学教授,还是普通农民工,行行出状元,大家在一起氛围很好。”
“中国更自信了”
张维为向笔者提起1984年国庆,他作为外交部译员也曾在观礼台观看了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对于当年的历史时刻,他记忆犹新。“北大学生在群众游行队伍中举起一面用床单制成的横幅‘小平您好’。”张维为动情地回忆,“当时全场都在鼓掌,掌声背后都是爱国情的自然流露。”
在张维为看来,35年来中国不只增长了国家硬实力,文化软实力也在提高,中国人民的风貌也在改变。“相比起他们的父辈,90后、00后确实更加自信。我们方阵的群众演员、晚会的参与者、《这就是中国》节目的观众,大部分都是90后。你可以从这些不到30岁的青年脸上看到爱国之情的流露,这就是自信。”
张维为告诉笔者,过去一年里,三次浪潮推动了中国社会的集体成熟和中国自信的建构。“第一波是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包括对华为的围剿,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张维为表示,“接着香港港独‘废青’挑战一个中国,他们的拙劣表演为全球华人所耻笑,如今已成‘过街老鼠’。”而此次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就是第三波浪潮,中国所展示出来的强大综合国力、人民精神面貌使国人振奋。
“回望今年的国庆盛典和我们年轻一代展现出的爱国激情及民族自信,这次庆典也可能是我们民族、社会走向集体成熟的‘成人礼’。”张维为如是说。
采访中,张维为反复提及“中国自信”。在他眼中,中国自信来源于中国的崛起,而中国是否能在崛起后站稳脚跟,很大程度上依靠话语权的构建。“不仅要做好,还要讲好。”
(作者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