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上海旅游节重头戏之一的花车巡游,今年巡游的路程长于往年,吸引了138万市民观看。9月14日,25辆风格迥异的花车在旅游节开幕大巡游上集体亮相,吸引了无数上海市民来到淮海路;9月15至29日,花车驶到静安、长宁等11个区进行巡游,吸引了大量的市民来到现场观看;9月29日至10月6日,花车停放在松江区月湖雕塑公园展示期间,欢乐的人群融化在延绵的花车中。
上海旅游节期间,众多市民在家门口参与了“九子大赛”。如今,“九子大赛”不仅是上海旅游节的一个品牌活动,也成为一张中国民俗游戏名片。
9月19日,家住浦东新区浦电路的市民许云带着两岁女儿和母亲登上上海之巅观光厅,只花了180元。作为上海旅游节的传统项目——景点门票半价优惠周,已经成为市民游客最期待的活动。今年,参加门票优惠周的景区(点)达到79家,为历年最多。
除了景区门票优惠周,上海旅游节的“乡村民宿体验周”也吸引了众多向往生态自然的城市居民。
今年上海旅游节还推出了长三角PASS旅游年卡,一张卡可免费畅游沪杭宁三地71个景点。
曾经“只能远看,不能走进”的上海优秀历史建筑纷纷敞开大门……10月1日,位于中山东一路1号(外滩一号)久事国际艺术中心正式迎接中外游客。目前,上海市中心六个区的老建筑开放总量达到1033处,是去年开放数量的10倍。与此同时,“建筑可阅读”的方式越来越多元,静安对101处点位制作了VR全景导览,市民可以通过手机三维游览建筑内外全貌;徐汇积极打造涵盖建筑、音乐、艺术、历史等专业的多层次讲解志愿者服务队和专家库,为游客提供建筑讲解服务。近日,黄浦、静安、徐汇、长宁、虹口、杨浦等六区推出87条各具特色的“阅读建筑微旅行线路”,吸引更多市民游客通过扫码等方式,感受百年历史的文化变迁。
上海旅游节期间,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的上海杨浦滨江5.5公里公共空间(秦皇岛路码头-杨浦大桥-杨树浦发电厂)全线向市民游客开放,黄浦江两岸首条“无线感应阅读”线路也正式亮相。
“最新调查显示,近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家庭旅游能够带来快乐,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决定了对旅游服务品质有了更高期待。”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主任戴斌介绍,上海旅游节推出100项活动丰富市民游客体验,通过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满足居民旅游休闲的需求。
当休闲旅游逐渐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上海旅游节还需要更高站位。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文化旅游会展研究中心主任何建民分析道,目前,市民每年有120天休闲旅游时间。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居民游上海人次和来自国内的游客人次占比各为50%,这也说明上海市民游上海有很大的需求和发展空间。“浦江游览系统升级就是一个很好的案例。”何建民建议,上海旅游节需要升级更多都市旅游品牌,营造集休闲、文化、度假于一体的新型生活方式。 本报记者 杨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