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上海新闻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10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民随笔
市民与游客
范 洁
  范 洁

  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旅游数据再创历史新高。昨天,文旅部网站发布消息,七天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7.82亿人次,同比增长7.8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7%。

  从“6614桌排队吃饭!1180位等待打车!”的无奈,到“雨刷式过马路、人墙式红绿灯”的震撼,假期里的朋友圈摄影大赛,也成了各城市的形象大赛。今年,有一座城市依靠“实力宠粉”突出重围。

  “国庆假日期间,解放碑、洪崖洞、朝天门、大剧院等旅游景点,人员密集,请市民错峰出行,为市外游客提供游览方便,展示市民良好形象!”每天给市民发送短信,建议为游客腾出空间,重庆登上了热搜。更令人莞尔的,是本地居民的互动回复:“今天才走了200多步,我真没出去。”“三天了我都是半夜出门觅食,够自觉吗?”

  “市民该为游客腾出公共空间吗?”重庆为游客“腾出一座城”,在备受关注的同时也引发热烈讨论,有人点赞“游客为本”,也有人直言“大可不必”,有个高票回答颇具共鸣——这不是应不应该,而是愿不愿意。

  市民与游客,本就是一种身份转换,就像那句经典语录:所谓旅行,不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到别人呆腻的地方。然而,对于任何一座城市,市民是城市形象最生动的代言人,一条短信,背后是一座城市的管理智慧,与其说是对游客的贴心宠爱,不如说是对市民的引导、期盼与信任。

  调查统计,曾经旅行者多是谈论看到的景观和参与的活动,而现在他们更热衷于分享在旅途中遇到的人,那些接地气的“人间烟火”更能展现城市的温度和活力。因此,“宠粉”的关键,不在腾出空间,而在待客之道。

  假期里,刷到全新发布的进博会形象片《上海·恒新之城》,海关大楼守钟人、地铁四号线驾驶员、垃圾分类的街道居民,和外国游客的面孔交错闪回……上海正建设“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你我每一个人,都代表了这座城。

  近悦远来,市民与游客的共处之道,才是由内而外的城市之美。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一版要闻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要闻
   第A04版:上海新闻
   第A05版:上海新闻
   第A06版:长三角/中国新闻
   第A07版:国际新闻
   第A08版:文体新闻
   第A09版:文体新闻/文娱
   第A10版:体育/文体新闻
   第A11版:夜上海
   第A12版:国庆见闻——未来记者报道共和国70华诞
   第A13版:国庆见闻——未来记者报道共和国70华诞
   第A14版:夜光杯
   第A15版:夜光杯
   第A16版:国家艺术杂志
   第A17版:镜头艺术
   第A18版:创见
   第A19版:新民旅游
   第A20版:旅游资讯
   第A21版:新民旅游·广告
   第A22版:旅游资讯
   第A23版:旅游资讯
   第A24版:互动/新民健康
九子大赛蛮闹猛 阅读建筑去处多
7天长假上海消费252.9亿元
国庆节上海接待游客1037万
市民与游客
花海马戏
虹桥机场节日出入境6.2万余人
国庆期间外滩客流超1200万
美国版上海新闻A04市民与游客 2019-10-08 2 2019年10月08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