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场馆看不够
假期初始,上海遭遇了台风,但是风雨并没有阻挡人们去红色场馆参观的脚步和热情。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门前,排队等候入馆的队伍依然蜿蜒。其中,父母带着孩子,孩子手上举着一面小国旗,全家人身上贴着小国旗,其乐融融,这样温馨的画面在国庆长假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里随处可见。
此外,一批刚刚完成改造、扩建工程的红色场馆也在长假期间重新开放。中国共产党代表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对展厅、展品进行了优化调整,设计了不少新的亮点。新增主题墙、动画触摸屏,扫码还能听到“文物的故事”,让游客参观完了还感到意犹未尽。国歌展示馆也完成了改扩建工程,以国歌故事为主线,利用场景再现、环幕观影、艺术时间轴等新技术,通过新颖的形式让红色场馆贴近群众,让国歌精神根植人心。上海解放纪念馆经过改造提升后长假期间全新亮相,调整后的主题展览为“战上海-上海解放革命历史主题展”,纪念馆内外功能都得到了提升改造,内部陈列布展、整体环境都得到了同步优化。
新展里面忆忆旧
闵行博物馆新馆在国庆前开馆,除了设三个常设展厅,还举办了开馆特展“广西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再现当时海路贸易和文化交流盛况。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本市各博物馆都推出特展,上海博物馆的“花满申城——少数民族工艺馆新陈列”,上海电影博物馆的“‘时间开始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电影主题展”,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的“南海人文历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展”,上海气象博物馆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气象成就展”,上海汽车博物馆的“‘70年,我们路过的光阴’国车生活展”,上海无线电博物馆的“岁月留声——光辉70年馆藏精品展”等等,受到了观众的喜爱。
博物馆里动动手
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举办“我与祖国共成长——致未来的我们”,让参观者写下对祖国的祝福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期待,将希望放进时间胶囊,博物馆将封存这份梦想,2021年将开启这些时间胶囊。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还配合本馆临展,举办丝网印刷体验活动,选取梅森瓷器中的代表性纹样,让游客亲自体验丝网印刷工序,将展品记忆带回家。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配合“爱因斯坦”特展推出智能科创课程,动手制作感应落地电风扇、制作印刷机和机器管家课程等,受到了小朋友的喜爱。上海中国航海博物馆举办“航海奇妙之旅”,带领大家一起穿越时空,回到遥远的古代,探究“海上丝绸之路”。国庆期间“爱玩木头”工作坊推出手工制作传统木筷;“陶来陶去”陶艺坊开设陶艺拉坯成型、彩绘瓷盘;“船模工作室”体验船模的制作等全龄段的教育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报记者 徐翌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