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市临汾路街道在全区率先实施“社区大脑”工程,着力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努力实现智慧治理和精准治理。
发现力:6000个物联感知设备,直达21个领域“神经末梢”
窨井盖丢失、电梯运行异常、非机动车违规停放、失智或独居老人活动异常……居民还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但远在几个街区外的社区管理者就已经收到报告,反过来提醒居民,或是已经派出专业人员察看情况、解决问题了。
这种好似医疗领域“治未病”的场景,从2017年起就不断在静安区临汾路街道出现,支撑运作的正是被称为"社区大脑"的综合管理平台。
“社区大脑”通过在“重点场所烟感、消防通道地磁、电梯运行状态、独居老人居家照护”等21个领域近百个场景部署近6000个感知部件。这些感应器能24小时进行不间断监控,实现用技术监控代替人员管理,使社区管理更快捷、更精准、更精细。
此前,小区经常有车主将车辆随意停放在消防通道上,成为小区重要安全隐患。有了“社区大脑”的支持后,居委会在消防通道处安装“地磁”。地磁埋于地下,每6秒传送信号回基站。一旦有机动车停上去就会阻挡信号传送,平台马上就派单给就近的小区保安。又如在跨门经营的管理上,街道安装了电子围栏、红外线探头进行监控,一旦商品的摆放超出了警戒线,后台就会报警。
处置力:街道队伍建设“管理变革”,基层工作提质增效
为了提高应急响应与处置能力,临汾路街道将“社区大脑”与街道人员管理相结合,把执法力量整合到“社区大脑”联合指挥中心里集中办公,由“社区大脑”进行工作协调与指挥。
如今,社区大脑再次升级,分别新增了街道的三维立体图和二维平面图。三维立体图上标注了今日事件发生的具体地点,而二维地图上动态显示了当前街面和小区管理人员及车辆的位置信息。若有紧急事件需要处理时,平台除了能自动进行事件定位,自动搜寻最近的人员外,还可以自动对接周边的探头来显示周边的路况和现状,实时指挥现场人员处置事件。
预判力:海量数据累积到趋势研判,终极目标是居民有幸福感
从2017年到如今,社区大脑平台依靠海量的数据搜集和精准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提升了问题预判能力,增强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从而实现了4个在基层:即问题发现在基层、问题处置在基层、队伍联动在基层、居民满意在基层。
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该街道共有1500余个没有电梯的楼组,住在3楼以上的60岁老人多达12000多位。由此,街道预测出"下楼难"问题将是近几年将面临的严峻问题。从2019年上半年开始,临汾路街道就把加装电梯列为一号民生工程。目前,社区已26台电梯正在审批安装过程中,其加装电梯的进度走在了上海市的前列。
摘编自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