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新时代教育
     
本版列表新闻
~~~——东辽阳中学“非遗进校园”侧记
~~~——东辽阳中学“非遗进校园”侧记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麦香”流韵 匠心传承
——东辽阳中学“非遗进校园”侧记
杨新
  近日,公益同行 成就未来——2019第一届校园公益展在新天地举行。非遗传承人陈奇荣带领东辽阳中学麦秆画社团首次代表杨浦区参展,师生们现场讲授麦秆画技艺、互动传习,吸引大量观众驻足体验。

  据东辽阳中学校长吴鸿春介绍,学校随迁子女占比高达90%,作为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试点校和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早在2008年,在定海街道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与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杨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陈奇荣合作,将麦秆画引入学校。今年暑假,东辽阳中学麦秆画俱乐部受市文教结合办的委托走进上海大世界传习教室进行非物质文化——传习、传艺、传承课程展示。学生创作的麦秆画作品屡屡获奖,是学校国际交流的“友谊使者”,也为随迁子女打开通往世界的一扇窗户。

  坚持不懈

  这就是匠人的精神

  年过花甲的陈奇荣退休前曾是一名食品厂的工作人员,说起成为麦秆画的传承人,可谓是机缘巧合。在浙江奉化出生的他幼年来上海,学习过国画、水彩,后来虽然从事和艺术无关的工作,但是业余一直坚持画画的爱好。1979年在朋友家,他第一次看到了麦秆画,为之痴迷。后来参加了市总工会在沪东工人文化宫举办的艺术展览,看到展出的麦秆画,更是让他有一种久违的冲动,便开始自学研究。

  陈奇荣运用特殊的加工方法和制作技巧,利用麦秸自然的光泽和质地,巧妙构思。他在构图设计上不仅仅单纯沿袭传统题材,而是以富有现代感和装饰性的艺术构图,赋于麦秆画新的价值,并潜心研究了四十多年。

  陈奇荣告诉记者,在麦秆画的制作过程中,有描、剪、刻、绘等工序,学生使用刻刀、剪刀时要十分小心。“学生们用的刀都是我自己做的,和麦秆画专用的刀是有区别的,刀口要厚些,以免伤到他们的手。

  “麦秆画”之花 开遍校园

  麦秆画制作工序复杂,整个过程全凭手工完成,要求制作者心灵手巧。一幅作品不仅倾注心血与智慧,更离不开细心、耐心与毅力。上课时陈奇荣老师会先和学生讲麦秆画背后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些学生在毕业后仍会与陈老师保持联系,继续向他学习麦秆画制作、探讨麦秆画技艺。学校的老师们也在向陈老师学习麦秆画,他们希望可以在未来教授更多的学生。

  东辽阳中学将麦秆画项目明确写进学校新五年发展规划中,使之具有了行政项目化推进的重要保障基础。课程实施策略上,一是以点带面,即以预备年级为试点,逐步扩大实践范围,完善研究项目,以形成活动体系;二是自主选择,即在普识教育基础上,其他年级以俱乐部形式运作,尊重学生个体特点,满足学生兴趣与发展需求。提升研发和完善麦秆画指导校本教材,努力体现麦杆画的民族文化特质。

  学校麦秆画项目被确立为区域共享课程和"中国课程"系列为契机,与学校多元特色办学融合,积极探索课程教学新的增长点。经过几年的探索,麦秆画教学现已经在东辽阳中学预备年级全面铺开,初一、初二部分学生进入麦秆画俱乐部的良好局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并开发出符合学生实际的麦秆画校本教材。

  懂得麦秆 懂得感恩

  “非遗是民族的品牌,传承下去要付出很多,但绝对是值得。”对陈奇荣来说,传承下去的不仅仅是麦秆画制作技艺,他自有一套“麦秆育人”的理念,第一堂课他就告诉孩子们要懂得麦秆,懂得感恩。

  “我当初学习的时候是投师无门,现在只要有人想学,我一直都是很热情地很主动地,只要有时间就去教大家。越来越多人学习,麦秆画就后继有人,这是我最大的心愿。”陈奇荣说。

  东辽阳中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习暨上海市非遗进校园优秀传习基地,陈奇荣多次带领校社团参加教育博览会,参加区随迁子女教育课题研究协作组年会课程展示以及东辽阳中学举行的大型爱心义卖活动等,在区域内起到一定的辐射引领作用。

  据悉,陈奇荣已经在东辽阳中学、平凉路第三小学、上海市铁岭中学等十多所学校长期开设了兴趣班和开展公益活动,深受师生的欢迎。杨新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业主周刊
   第03版:业主周刊
   第04版:业主周刊
   第05版:新时代教育
   第06版:新时代教育
   第07版:新时代教育
   第08版:新时代教育
“麦香”流韵 匠心传承
荣誉榜
社区版新时代教育05“麦香”流韵 匠心传承 2019-10-16 2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