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大学城/专版
     
本版列表新闻
~~~——上海大学合唱团赛前备战纪实
~~~——上海大学合唱团赛前备战纪实
~~~——上海大学合唱团赛前备战纪实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努力与坚持 站上决赛舞台
——上海大学合唱团赛前备战纪实
合唱团的精彩演出
合唱团在合唱彩排
  今年农历元宵节的下午,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侧台的合唱排练室里传来了阵阵歌声,合唱指挥初海伦老师和钢琴伴奏陈迪芸老师、乐团指导王思思、沈屹老师,以及作曲专业的欧阳鑫勃老师,指导合唱团一遍边又一遍地排练大艺展的两首参赛曲目。所有的老师都聚精会神,力求最好的排练效果,而所有的团员也都一丝不苟地投入排练。

  在排练中,因为几个细节没有做到最好,初海伦老师显得非常着急,要求乐团暂停,及时强调了演唱的细节和重点,直到团员按照她的要求完美演绎,才转入下一小节的排练。整个合唱排练持续到晚上九点多钟,从老师到团员没有人提前离开。其实,从年前接到市教委通知,确定了上海大学合唱团参加全国赛的资格后,合唱团就进入了紧张的备战阶段。根据乐团的实际情况,合唱团的指导老师们制定了紧锣密鼓的排练计划,在整个寒假期间进行了多次排练。上大合唱团虽然本次参加的是合唱类乙组即专业组的比赛,但是,作为一所综合性的高校,合唱团的团员大部分都是非音乐专业学生,来自于学校的各个学院。此外,作为一所坚持三学期制的学校,接到比赛通知时正值冬季学期的考试周前夕,团员们都处于复习备考的紧张状态,但为了能够以更加优异的状态迎接大艺展并取得好成绩,所有团员无人请假,在整个暑假和备考阶段都如期参加排练。

  在今年的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期间,上大合唱团大胆选择了两首风格截然不同的原创曲目作为参赛作品。两首曲目分别由上海大学音乐学院两位作曲专业教师创作:狄其安教授创作的《京韵》、青年作曲教师欧阳鑫勃创作的《风·月夜》。《京韵》将曲艺元素与混声合唱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作品中可听到长腔吟唱、上板律动、紧慢相合、锣鼓点奏等各种戏曲中常用的、典型的风格手法,是一首向中国国粹、民族艺术致敬的合唱作品。《风·月夜》以艺术歌曲的思维创作合唱曲,不但将艺术歌曲中钢琴的表演成分提高,而且还契合月夜的场景,大胆运用戏剧元素和现代拟声人声的创作思维,细致又含蓄地描写诗性又浪漫的少女情怀。两首作品风格迥异,但都具有较高的演唱难度,特别在节奏和细节方面的表现,都需要较高的演唱技巧和多次的默契磨合。

  上大合唱团在备战比赛中一路坎坷,但是在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团队里的所有师生都努力克服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困难。复赛前,合唱团男高音声部长周怡龙同学出了意外,造成左腿韧带撕裂、髌骨脱位,虽然身负重伤无法来校参加每一次的排练,但作为男高音声部长的他,依旧在每次排练前准时通知声部同学按时去参加排练。比赛前一天还在医院静养的他,甚至主动提出想带伤上阵参加比赛。周怡龙同学这种对合唱的热爱、对合唱团的责任心,深深感染着每一位团员。这种对合唱的热情,也蔓延到每一位合唱团成员的心间。

  为了参加合唱团的集训、排练,很多师生都放弃了自己的休息和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为了能在每次比赛中保证最好的状态,合唱团的老师们也为此花费了很大一番功夫。钢琴伴奏陈迪芸老师在空余时间对作品反复打磨,指挥初海伦老师与指导老师王思思老师、沈屹老师,在每一次集训时都会对集训过程全程录音,并在空余时间反复听录音,找出需要改进的部分。正是这样,从初赛到上海市决赛,每一次上台比赛,合唱团对这两首曲目的演绎都有进一步的提高。合唱团用坚持、汗水,终于走到了全国决赛的舞台中央。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专版
   第04版:专版/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专版
   第06版:专版/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专版
   第08版:专版/大学城
用努力与坚持 站上决赛舞台
全流程推演 落实每个细节
课内外联动构筑美育体系
大学生版大学城/专版05用努力与坚持 站上决赛舞台 2018-04-19 2 2018年04月19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