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星期二,虽然高温势头比上周略有减弱,但体感仍然闷热难耐。上午,笔者来到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上海市黄浦区南车站路邮政支局,跟随邮递员汪明春,体验了一次邮递员的工作。原来,每一份报纸、账单、挂号信及时送达的背后,都是邮递员们用汗水和责任心践行着邮政普遍服务。
6时30分就开始准备工作
上午9时,投递前的分拣工作正有序进行。汪明春告诉记者,投递工作每天上下午各一次,第一次以早上发行的报刊和已抵达支局的信函为主,一般6时30分开始分拣,10时许出发投递,12时30分左右完成任务;下午以晚报和日间抵达的信函为主,一般14时30分开始分拣,工作流程和上午类似。记者了解到,在南车站路支局,每天有2.4万份报纸以及大量杂志、挂号信、账单,经由汪明春们送到辖区各单位和6万多户居民的信箱或手中。
投递需要细心耐心
上午10时,投递工作正式开始。首先,笔者跟随汪明春来到了半淞园路街道车中居民区。在某号居民楼前停车后,他取出该栋居民楼需要投递的信函和报纸,一边以娴熟的手法和惊人的速度将报纸、信函塞进信箱,一边说:“经常有居民反映报纸被别人拿走了,所以放报纸时要尽量往里、往底部放。”随后,他从邮递包中掏出一叠挂号信,用手机联系上了最上面这份挂号信的收信人:“您好,这里有一封您的挂号信,是新版的社保卡,您在家么?好的,请稍等,我现在就上来。”
汪明春一边带着笔者上楼一边说:“现在是新版社保卡集中换发时间,此类的挂号信会多一些。”到了五楼敲开501的房门,里面的住户却坚持说没有社保卡需要签收。经过再次致电确认,原来收信人是该住户的亲戚,且未提前告知该住户原委才造成了此次“拒收”。用汪明春的手机和收信人进行通话后,该住户最终签字收下了这封挂号信。
有爱心的邮递员
在投递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一份报纸,汪明春直接送进了收报人的家里。原来,这份报纸属于77岁的残疾孤老谢阿姨。汪明春说,谢阿姨腿脚不便,把报纸送到她的手上耽误不了多少时间。谢阿姨说:“小汪是个有爱心的邮递员,不仅每天把报纸送进门,还常常帮我把垃圾带出去扔掉。”这样的情况不止一家。在瞿溪新村投递时,80岁的张爷爷感动地说:“我订的报纸很多,小汪每天上下午各给我送一次,我见小汪的次数比见儿子还多呢。”原来,张爷爷的报纸以前也是进邮箱的,但是前几个月他不慎摔伤,汪明春就开始了为张爷爷提供送报进门的暖心服务。
(指导老师 宋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