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新闻人/大学城
     
本版列表新闻
     
2019年08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胃蛙”吃湿垃圾
童盈盈
  上海外国语大学实习生童盈盈报道

  家住松江区胡家埭村的一名阿姨拎着湿垃圾来到村内“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站点,刷一下IC卡,放入湿垃圾,无需破袋便完成了扔垃圾的操作。

  这套操作方便的湿垃圾处置机名叫“大胃蛙”,今年六月底在胡家埭村“安家”,现在已顺利运行一个多月了。据“大胃蛙”的负责人介绍,村内每户居民都收到了统一配发的IC卡和可降解垃圾袋,这种垃圾袋可随湿垃圾一同被降解,因此扔湿垃圾时无需特意将垃圾袋与垃圾分离,同时,垃圾还会自动称重,重量能转化为积分记录在IC卡内,150克为1积分,在旁边的自助兑换机刷IC卡便可进行礼品兑换。目前,可供兑换的礼品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1积分可兑换一包纸巾,60积分可兑换一块抹布,120积分可兑换一只牙刷,270积分可兑换一卷由玉米淀粉制作的可降解垃圾袋。

  “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内部模拟人胃,添加了可以降解湿垃圾的益生菌。据“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负责人介绍,这种益生菌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研究成果,通过湿垃圾处置机自动控制发酵仓内的温度、湿度和溶氧量,为仓内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发酵条件,使湿垃圾快速分解,最终可使96%的湿垃圾转变为热能、二氧化碳、水及少量有机废气,产出10%左右有机肥,实现湿垃圾的就地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笔者了解到,这套“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每天可以处理200-300kg湿垃圾,耗电量为每天8-10度,15-30天有机肥出仓,一次能收集50kg左右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达到了绿林标准,会被运往对接好的园林公司,实现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除此之外,胡家埭村的“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站点也暗藏玄机,该站点的遮阳棚由建筑垃圾通过3D打印制作而成,一天即可完成建造,美观实用,不仅可以遮风挡雨,同时传达了垃圾回收利用的理念。

  胡家埭村的“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是新浜镇推行垃圾分类的一个试点。这套“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主要供周围300户居民使用,胡家埭村居民居住较集中,居民们愿意接受,也乐意配合。据了解,这套装置未来可能会在与胡家埭村情况相似的部分村内推广。          (指导老师 张小小)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专版/大学城
   第03版:大学城/专版
   第04版:校园风/大学城
   第05版:大学城/达人秀
   第06版:专版/大学城
   第07版:大学城/专版
   第08版:新闻人/大学城
   第10版:专版/大学城
   第11版:大学城/专版
   第12版:第四维/大学城
   第13版:大学城/公益星
   第14版:专版/大学城
   第15版:大学城/第四维
   第16版:专版/大学城
这个暑假,他们用笔杆和镜头记录民生
“大胃蛙”吃湿垃圾
小小“垃圾分类员”
“最美绿道”就在家门口
虹梅花苑换新颜
云从科技活体相机全国首家通过国家检测
垃圾桶“隐身”了 小创意解决大问题
警用装备近5公斤 路面执勤超6小时
暖心公益亭推动社区治理
每份报纸信件的送达都不简单
“手脉”系统进建青 校园管理更显智能化
请你扫码看视频
大学生版新闻人/大学城08“大胃蛙”吃湿垃圾 2019-08-30 2 2019年08月30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