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松江区胡家埭村的一名阿姨拎着湿垃圾来到村内“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站点,刷一下IC卡,放入湿垃圾,无需破袋便完成了扔垃圾的操作。
这套操作方便的湿垃圾处置机名叫“大胃蛙”,今年六月底在胡家埭村“安家”,现在已顺利运行一个多月了。据“大胃蛙”的负责人介绍,村内每户居民都收到了统一配发的IC卡和可降解垃圾袋,这种垃圾袋可随湿垃圾一同被降解,因此扔湿垃圾时无需特意将垃圾袋与垃圾分离,同时,垃圾还会自动称重,重量能转化为积分记录在IC卡内,150克为1积分,在旁边的自助兑换机刷IC卡便可进行礼品兑换。目前,可供兑换的礼品大多为日常生活用品,如1积分可兑换一包纸巾,60积分可兑换一块抹布,120积分可兑换一只牙刷,270积分可兑换一卷由玉米淀粉制作的可降解垃圾袋。
“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内部模拟人胃,添加了可以降解湿垃圾的益生菌。据“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负责人介绍,这种益生菌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的研究成果,通过湿垃圾处置机自动控制发酵仓内的温度、湿度和溶氧量,为仓内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发酵条件,使湿垃圾快速分解,最终可使96%的湿垃圾转变为热能、二氧化碳、水及少量有机废气,产出10%左右有机肥,实现湿垃圾的就地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笔者了解到,这套“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每天可以处理200-300kg湿垃圾,耗电量为每天8-10度,15-30天有机肥出仓,一次能收集50kg左右有机肥,这些有机肥达到了绿林标准,会被运往对接好的园林公司,实现湿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除此之外,胡家埭村的“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站点也暗藏玄机,该站点的遮阳棚由建筑垃圾通过3D打印制作而成,一天即可完成建造,美观实用,不仅可以遮风挡雨,同时传达了垃圾回收利用的理念。
胡家埭村的“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是新浜镇推行垃圾分类的一个试点。这套“大胃蛙”湿垃圾处置机主要供周围300户居民使用,胡家埭村居民居住较集中,居民们愿意接受,也乐意配合。据了解,这套装置未来可能会在与胡家埭村情况相似的部分村内推广。 (指导老师 张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