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快乐不停歇
那场意外的车祸让徐宁的半边身体无法动弹。当时,她的女儿1周岁生日刚刚过了20天。
这一天之前,徐宁的身份是演员和制片人。她曾因在电影《芙蓉镇》中的精彩表演,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她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妇产医院》和《拯救埃玛》也有着相当不错的反响。还差4个月就拿到美国职业制片人执照的她,正雄心勃勃准备为她钟爱的电影大干一场。可是,改变就这样让人措手不及。
浮华退去,徐宁必须面对真实而残酷的现实。嘴是歪的,半边身体不受控制,手脚经常痉挛。车祸后2个半月,她需要独自去香港给女儿换护照,这是只有母亲才能完成的工作。她坐在轮椅上,被大吊车吊进飞机。等她能动起来了,却发现女儿见人就哭,而且不会说话,四肢平衡也不好。这些问题让她总是自责、莫名其妙地想发火。一个半月的心理治疗,徐宁很快平复并开始做积极的努力。她决定出院。她给女儿请来老师陪着说话,带女儿去亲子班接触更多的人,去上平衡训练课。徐宁呢,也用拄拐代替了轮椅,因为轮椅的宽度进不了亲子班的大门。她看书,和其他家长接触,建立了新的社交网络。听说国外像她这样的病人恢复后都能开车,她也跃跃欲试。开车上路后,她突然觉得自己不再是残疾人了。
危机四伏的时候,后面就是生机处处。徐宁乐观地对待生活,也在玩命地寻找快乐。
医生曾对她说:“手术的时候我们给你的判定是要终生坐轮椅。”可是,谁能想到她如今可以自己开车带着朋友到处跑;可以开文化公司,给很多的孩子带去欢乐。她觉得自己活得挺精彩的。
从珍爱自己开始
梦茹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她喜欢和孩子疯玩,喜欢一家人一起骑自行车到处看。突然有一天,正在做瑜伽的她“嗵”的一声倒下了———脑出血。她在病床上昏迷了四个星期。中国医生对梦茹的先生说:“带她回法国吧,因为她很难再站起来了。”
当时梦茹的女儿只有8岁,儿子只有2岁。当梦茹醒来的时候,听说在自己昏迷期间,女儿不喜欢在家,四处去小朋友家里住;儿子则哪儿也不去,连公园都不愿意去。所以当她再次听到孩子们叫着“妈妈妈妈”扑过来的时候,她不想让孩子感觉到事情对他们有很大伤害。原先梦茹每天都和孩子一起跳舞、大喊大叫,可现在在地板上一块爬也一样开心。
梦茹只在轮椅上坐了三四个月,和其他相同的病患比起来,是比较早脱离轮椅的,因为女儿特别不喜欢她坐在轮椅上。孩子们的态度让梦茹知道,父母幸福的笑脸会感染到孩子。
梦茹的腿脚不方便,而每次出去孩子总是希望妈妈走快点,所以梦茹努力练习速度。现在她能拉着女儿和儿子的手,一起在公园里散步了。
医生从来没有给梦茹可以彻底恢复的承诺,但梦茹相信自己会好的。她说:“我觉得生活很美好,所以我会尽量创造快乐。”
女儿10岁生日,梦茹在家里给女儿举办了一个Party。她想方设法让孩子生活得和以前一样,尽量弥补生活对孩子造成的改变。她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特别充实。每周要练书法、唱歌、画画、接受气功治疗、带孩子游泳,每天接送孩子上下学。她说这就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