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据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对1612人(其中独生子女占40.1%)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58.3%的人选择让父母住在同一个小区或附近,就近照顾;43.5%的人愿意跟父母住在一起,亲自照顾;24.8%的人表示父母在异地居住,定期去探望;7%的人选择由社区配备生活指导员,定期照顾老人;仅有6.9%的人愿意把父母送到养老院等机构。由此可见,居家养老仍是中国人心目中的主流方式。
“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整合公共服务资源,让老年人在家庭中也能享受到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同时,还要满足老年人休闲娱乐、老有所为的精神需求。”广东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华南农业大学教授李国清在节目中阐述了他心目中的新型居家养老模式。
专家认为,在如今“四二一”家庭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居家养老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而社区养老汇集了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具有可操作性,应该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前提下,提高社区养老在养老模式中的比例。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于今年1月进行的民调发现,多达75%的受访者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比“家庭养老”和“去养老院”更符合市民需求;对此观点表示“不认同”的比例仅13%。进一步分析发现,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比其他两项更符合市民需求的比例基本过七成,高收入者中持这一观点的比例更达八成。
李国清指出,居家养老的最大难点在于那些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他建议社区按标准建立托老站、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康复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另一方面,李国清认为要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的评价体系,委托独立的第三方对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定期评估。
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界相关人士认为,在社区养老方面,由于投资大、收效慢、关联部门多,很多民营资本不愿意进入这个领域。他建议政府应提供一定的指导或者优惠,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社区养老行业,形成产业化;另一方面,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让更多社会组织为社区提供职业化、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通讯员 宗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