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歉+拥抱,找回安全感
一次,妈妈正坐在沙发上认真地看书,豆豆突然过来伸手打了她一巴掌,正沉浸在书中的妈妈,被豆豆吓了一跳,而且脸也被她打疼,.妈妈当时非常恼火,很严厉地骂了豆豆几句,可是豆豆却眼泪汪汪地对她说:“妈妈,我是看见你脸上有一只蚊子,所以想帮你打掉,我不是想要打你。”
看着豆豆受伤的样子,妈妈赶紧放下书,抱着豆豆,认真地向她道歉。豆豆很大度地原谅了妈妈。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因为错解孩子的意图而责骂孩子,这会让孩子很受伤,因为被冤枉的滋味真不好受。这个时候,及时道歉可以让孩子明白,即便是妈妈也会做错事,但是错了就要及时改正。下次遇到这种情形时,父母应该先控制自己的情绪,问清事情真相,再作反应。
责骂过孩子之后的拥抱,是为了给孩子安全感。因为大人责骂孩子时,很多时候其实是自己没有控制好情绪,并非孩子大错特错。而且当父母责骂孩子时,往往表情也很严肃,这会让孩子很受伤,让他们感到害怕,内心充满恐惧,甚至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再爱他们。
所以,给孩子拥抱,就是为了让孩子明白,不管父母的情绪如何失控,我们对孩子的爱,并不会因为他做得不够好而改变。
各自冷静反省后再交流
有一段时间,妮妮迷上了电脑游戏,虽然和妈妈之间有约定,只能在规定的时间内玩,但是妮妮并没有遵守,这让妈妈很恼火。面对妮妮的强词夺理,妈妈的情绪开始失控,提高音量向她开火。看到妮妮的眼泪时,妈妈及时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尽量用平静的语气,让她自己到房间去冷静反省一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妈妈觉得自己也需要冷静一下。
和孩子的沟通应该在双方都准备好的状态下进行,当双方的情绪都处于失控状态时,任何的沟通都是无效的,甚至会带来更大的麻烦。所以,面对这种情景,双方一般都需要冷静一下。等反思过后,再次进行交流。这个时候,妈妈可以向孩子道歉,为自己没有控制好的情绪,并拥抱孩子。经过冷静反思,此时的孩子一般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当大家能够心平气和地进行交流时,孩子也会更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
另外,当孩子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去改正,以及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行为后,父母就应该及时翻篇,不要再紧纠这个问题不放,时不时拿出来说一说。
纸条传情,沟通更顺畅
一天晚上,到了睡觉时间,可飞飞却磨磨蹭蹭,不愿意上床。因为这点小事,妈妈情绪失控,语气非常不好,唠唠叨叨地把他说了一顿,最后的结局是飞飞含泪上床。虽然在飞飞上床时,妈妈依然拥抱了他,但飞飞僵硬的身体却诉说着委屈。事后,妈妈回想着发生的一切,感觉很后悔,于是,她给飞飞写了一张纸条,放在他的枕头边上,希望飞飞早上一醒来就能够看见。
妈妈在纸条上先感谢飞飞,能够容忍妈妈的唠叨,承受妈妈的责骂,并向飞飞道歉,保证以后努力做得更好,用平和的语气提醒他,而不是责骂他。同时妈妈也向飞飞说明为什么会如此关注他的睡眠。第二天早上,飞飞也回了一张纸条,原谅妈妈,并保证以后会按时睡觉。
用纸条传情的方式可以避免很多尴尬,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传递双方的思想,因为面对面交流时,人们经常容易情绪高涨,而纸条却能够让大家冷静下来,思考会更理性,情感会更细腻,甚至很多不愿意当面说的话也可以通过纸条来传递。蓝根莲